普遍家长在教育培养幼儿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孩子必须要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忽略了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化的发展。导致一些孩子虽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技能,但是缺乏自理能力,在生活中需要依靠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才能完成一些穿衣吃饭等操作。
这一情况并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同时影响了幼儿行为意识和规则意识等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提升幼儿自理能力,教师可以从家长这一角度入手,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教育服务平台、qq群等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幼儿的情况。
关键词:家园共育;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幼儿的启蒙教育,开发幼儿的智力想象力等,还应当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摆脱对家长教师等的依赖,提高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据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在2—4岁这一年龄阶段是思维系统、语言系统、肢体灵敏度等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借助幼儿这一身心特点,把握时机,制定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引导家长参与到其中。
通过开展高效的合作培养,能够从幼儿园家庭两方面进行引导,便于幼儿摆脱对家长教师的依赖,提高独立性。
一、家园共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年龄尚小,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好奇心,教师结合幼儿身心发育规律和其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活动中高效地落实。对于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主要的内容包括:幼儿在教师的监督下自主进餐、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穿脱一些简单衣物、幼儿向教师表达上厕所的欲望等等,教师根据这些内容开设了引导活动、教师示范、榜样奖励等教学活动,可以利用动画片的一些角色引导幼儿模仿这些行为,通过教师的观察教学,积累一些经验,完善教学计划,并引导家长参与到这一过程中,配合教师推进培养计划。
二、家园共育的方式方法
(1)构建幼儿发展档案,建立家园沟通渠道。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建立幼儿个人的发展档案,在和家长的沟通联系中,可以围绕这一档案开展,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在档案中,教师将孩子们日常的自理情况记录到其中,家长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