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幼升小
三代学生“偶遇”,各有各的路
现在的教育,真的成拼爹拼妈的教育了吗
钱江晚报记者沈蒙和
一直拖到最后,迟疑的李莹(化名)仍然没有下定决心。
直到要报名的最后一个晚上,她才在家庭会议上正式拍板:让儿子点点上民办小学。
今年杭州小学首次实行“公民同招”,既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对于公办小学——尤其是热门公办小学的一表生的家长们说,尤其纠结。如果选民办,意味着在公办小学的入学资格就要往后排,甚至会“两头落空”。
鱼与熊掌,无法兼得了。
虽然纠结公办还是民办
但幼升小准备从一岁多就开始了
到底选公办还是民办?在众多面临幼升小的杭州家长当中,李莹应该算是典型的那批。
但决心下得晚,并不意味着准备做得迟。“从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开始,我就有意识地为点点的幼小衔接做准备。”李莹告诉钱报记者。至于“无意识”的准备,甚至可以追溯到点点16个月大的时候。
李莹是典型的职业女性,哺乳假结束就上班了,把当时刚满10个月的点点托给奶奶和外婆轮流照顾。两位老人的带娃方式不同,时间一长难免会发生争执。半年后,考虑到“专业的人才能做专业的事”,李莹狠下心,将才1岁多的点点送进一家早教机构。早上8点送去,傍晚6点接回。其实,早教班下午4点就放学了,额外多出的那两个小时,是在上所谓的“全脑教育”兴趣班——就是孩子和外教一起唱唱跳跳。
“据说,现在有家长把六七个月大的宝宝就送去接受‘全脑教育’,太夸张了。我当时让点点上兴趣班,纯粹是因为下班晚,赶不上4点接他放学。”李莹坦言,“如果非要说有啥长远目标,就是有外教授课,我希望能在点点的语言发展敏感期,培养英语语感。”
点点的早教班生涯,持续了一年多,终于够到上幼儿园托班的年纪。开学日,李莹欢天喜地送儿子去了心仪的公办幼儿园,感觉如释重负——早教班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元,平均每个月要2万元。
(资料图片,与本文无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孩子还在幼儿园中班
妈妈就做起了留学规划
早教的钱省下了,李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