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建筑快题的考试当中,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四张大图构成了一张完整快题的基础,而在这其中平面图就是对整张快题空间结构最直接的表现。
在美院的考试中,平面图考察的最基础就是制图标准,如果基本制图的水平都没有的话肯定是达不到一个好的分数的。比如图纸是否有标高,柱网是否被标注出来等等,很多时候平面图会作为考量一个考生对建筑了解与否的标准。
在过去很多年的考试中,有几个主题是比较受到美院青睐的,甚至反复出现过相关或者类似的考题,以下就来分享几个在美院过去考试中常见的主题,以及几个比较优秀案例的平面处理。
郑州幼儿园(未建成)张永和
郑州幼儿园(未建成)张永和
集合住宅是美院这几年常考的主题之一,对于这一主题来说,平面安排的合理性就成为了考察的重点之一。上图张永和早年设计的郑州幼儿园,不过并没有建成,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
虽然是一座幼儿园的方案,但其空间模式也适用于集合住宅模式,二者对空间流线,功能排列有着非常类似的要求。当视线在中庭中穿插,两侧的片墙片墙在藏与于露之中透露着一种园林志趣,而这种视线的交汇仅仅停留在了回廊之间,几个主要的空间之间也保持了相对隐私的视线关系。
这个方案原来是一个幼儿园,所以之其中有很多的活动场地,这对于我们自己所准备的方案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场地内并不需要全是建筑,需要有空间进行环境的设计,元素是多样的,可以是花木,或者是中庭,这对于整个方案来说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空间,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在原方案中,中庭东侧的空间是辅助用房,且因为空间结构比较匀质,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整合或者删减。所以在我们准备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余量进行空间的增减。
日本等等力溪谷集合住宅
日本等等力溪谷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在考试中一般有两种背景设定,一种是场地面积较大,周围环境较为轻松,另一种就是场地面积有限,处于高密度城市当中。上面这个案例就属于后者。
这种考题就比较困难了,小的空间往往伴随着很多功能需求,就比较考验随机应变能力,首先应该是考虑怎么将功能要求放进自己的方案中(往年的考题往往都有很多功能要求,比如需要八个居住的空间)。上图的方案中,就给了很多空间改造的可能,并在途中以虚线标出。
再其次就是考虑空间流线,在高密度环境下流线如果做不到丰富,那至少要达到干净明了。如果考题对用户有限定,比如是老年人,就需要准备无障碍设施,安装电梯,抹平高差等等。
巴拉甘自宅一层
巴拉甘自宅二层
巴拉甘自宅三层
艺术家住宅是美院多年来最常见的考题之一,因为这种考题非常灵活,因为可以往考题里加入各种功能,展厅、工坊、厨房、会客甚至是地下车库等等。这实际上也就给了同学们极大的自由,想把把自己准备的方案套上去基本不存在什么难度。
但这种考题就要求你的方案能尽可能的出彩,在这里我们以巴拉甘自宅为例,对于巴拉甘本人来说,宗教在空间设计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甚至可以说巴拉甘自宅就是一座修道院的转译。
在巴拉甘自宅的平面中,楼梯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作为整个空间上下的枢纽进行了很多额外的设计,住宅内的大多数楼梯都不仅仅承担了一个功能空间,更多的时候还作为一种器物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自宅内的很多楼梯都没有扶手,扶手是楼梯功能化的表现(快题中请不要这么做)。在很多楼梯的顶端会设计一个斜顶光采光口,以光线和空间组合两种手法给楼梯带来修道院一般的神性。
宗教性的表达在自宅中是随处可见的,从一层的起居室就能看出来,它在住宅中所占据的是一种主教堂一般的存在,半透明窗户的高达2.6米,且这里的窗户是向外突出的,更加强调了其特殊性,身处其中的时候,光线也来自于自己的斜上方,以光线创造出其宗教氛围。
而自己的卧室则是修道院中修士房间的转译,他的房间是逐年走向封闭的,很多原本作为采光的窗户被砖封死。在二层的最北边,是他的工作室,东西走向上有很多墙壁,但这些墙壁很多都不接顶,从工作室的最东看向西边的花园,是一个视线逐渐向上的过程,能看见很多墙壁,但却看不见墙身后的空间,这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深远是类似的,以营造更深的空间感。
三层平面的屋顶花园也非常有特点,其空间走向依旧是朝上的,我们可以从平面图上看出来屋顶花园周围有围墙,这里的围墙遮蔽了周围的视野,在这座花园中活动只能看见天空,与巴拉甘修建的烟囱一般的构筑物,很多研究认为这种构筑物是修道院中塔楼的转译。在这样的屋顶花园上活动,高度是模糊的,仿佛与天空无比的接近。
总之,在艺术家住宅这种类型的考题中,由于高度的自由度,会带来很多具有创意性的解法,比如为了表达空间的神性,巴拉甘自宅中的层高就高达五米至八米,以形成空旷寂寥的空间感,而这也是整座建筑的主要追求。在快题考试中,应当首先明确自己表现的重点在哪里,在再针对其进行改进。
鹿野苑博物馆刘家琨
美院快题考试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考题就是服务型空间,往往以美术馆、茶室或者图书馆之类的形式出现。这种空间在考题中与集合住宅一样,会增加很多的限制条件,且作为服务型空间,流线与功能的实现往往也是考察的重点。
在这里我们以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为例,首先我们在平面上能很明确的看出他的空间关系,这座建筑是从二层进入的,首先走上廊桥,此时周围的空间是开敞的,能感受到场地周围的竹林,算是一种空间的预告。廊桥的尽头则是一个半开敞的空间,视线被沉重的建筑体收缩,这里提供的则是一种向着宁静的过度。只有经历过最初两层空间之后,才能体验到博物馆本身较为封闭的空间,更好的烘托出建筑与其中展品的佛教意境。
从平面功能来说,建筑则分为了另外的两层,管理方所在的服务空间位于画面的左下角,其位置与游客流线贴近但不重合,在保证实现功能的前提下做到了互不打扰。其次就是画面其他部分的展览空间,其流线是一个螺旋向下的形态,使得游客在不走回头路的前提下可以完成整个展示空间的游览。
总结来说,在我们为考试准备的方案中,一定要为自己留足空间余量,将不同的空间需求套入自己的方案,找到其中的共性,如果空间结构不合理就改就该方案,现在都还来得及,一定要避免在考试中出现平面空间出现排布不合理、或者是与轴测图对不上这样的情况。在真正的考试中,无论碰见什么题,都可以套用自己经过小幅度修改的方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加分项的重点刻画上去。
祝各位都能画出自己满意的方案。
每周四定时更新,喜欢作者,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