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开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怎样做能让孩子

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拉,干什么都要催,是很多家长的烦恼。特别是小朋友上幼儿园后,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大人每天过得就像打仗一样,别提有多累了。

为什么孩子没办法像大人一样高效地做事,干什么都喜欢磨蹭呢?这其实和孩子时间观念的发展规律有关,不能全怪孩子。

想让孩子的动作快起来,做事有紧迫感,不妨从教他认识“时间”开始。

01孩子的时间观念是如何发展的?

想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一般来说,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萌发“先后次序”的概念,能够明白“先洗手,再吃饭”这类表达的含义。我们可以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的句式鼓励孩子等待一小会儿,按顺序做事。

3岁左右,孩子的时间观念会有一个小飞跃,不止明白“现在”的含义,也开始理解“过去”和“未来”,诸如“昨天、明天、去年、下一次、过一会儿”这样的词汇孩子都能够听懂,这对他来说可是一大进步。

4岁时,孩子开始能理解季节的概念,对时间词汇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和精确。像“明天、星期一、上个月、还有一分钟、这个冬天”这些词他都已经会使用了。

他还知道自己的一天大致是怎么过的(早上去上幼儿园,中午午睡,下午放学回家,晚上听妈妈讲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规律的作息、固定的例行程序来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按固定的顺序做一系列事。比如放学后先玩一会儿,然后吃晚餐,玩玩具,洗澡,看绘本,睡觉。

5岁左右,孩子不仅清楚地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晚上几点该上床睡觉,还会表现出对钟表和时间的兴趣。他们经常会问你“还要几分钟、现在几点了”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可以在这个年纪教孩子认识时间,学习看简单的时间,比如整点。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到了6岁,甚至小学低年级,他们对时间长度(比如10分钟是多久)的感知还是比成年人要弱很多,会有做事拖拉、缺乏紧迫感的表现。

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孩子,耐心地提醒他“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时间认知活动,促进孩子时间观念的发展和自律性的培养。

02家长这样做,孩子不拖拉

总的来说,6岁前的孩子时间观念都不算太强,但家长是否给孩子做这方面的训练,最后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就像体操冠军刘璇,她本人是个极度自律,时间观念非常强的人。有了大儿子雄赳赳后,她把时间观念的培养渗透到儿子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时间表,把赳赳每天的活动都提前安排好,然后严格执行,确保赳赳能有一个规律的生活。

日积月累下来的结果是,赳赳不到5岁就有了远超同龄人的时间观念,每天按表作息,按时睡觉,甚至比爸爸王弢都做得好。

这一方面是因为妈妈刘璇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了好榜样,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妈妈的坚持和爸爸的配合。

作为普通家庭,我们没有刘璇这样的高度自律性,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小样妈查阅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给大家推荐几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1、从大的时间概念开始教

孩子4岁左右,我们可以教他一些大的时间概念,如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并把这些时间概念和具体的活动联系起来。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早上吃早餐,然后去公园玩。中午回家睡午觉,下午和爸爸踢球,晚上和妈妈一起读绘本,然后睡觉。”

也可以在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忆,“早上我们去了哪里?下午我们做了什么?”

孩子能够轻松地把时间和活动联系起来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和孩子一起规划一天的时间安排,并用手写、画图、拍照等方式制作一张属于孩子的时间安排表,贴到他的门上或墙上。

每天到了该做某件事(7点吃早餐)或该结束某件事(晚上7点结束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们可以带孩子来到时间表前,请他自己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间,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2、和孩子制作一个简易的时钟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一开始由父母提醒,孩子学会认时间后再逐渐过渡到自我管理。

怎样教孩子看钟表,认时间呢?首先,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时钟,也可以在网上买一个供孩子学习时间使用的时钟模型。

自己制作时钟的方法很简单。一张纸剪成圆形,由内到外画两个同心圆,都分成12等份。

里面的圆按照钟表的样子依次在刻度上标出数字1到12,代表小时。外面的圆则像图片里这样,按照5、10、15、20的规律依次标出5的倍数,代表分钟,数字12的正上方标0即可,不必标成60。

确定好刻度和数字后,再用黑纸剪出一根短针,代表小时,一根长针,代表分钟,用两脚钉或针线固定在圆心处。

也可以用一次性纸盘制作时钟,相对来说比较厚实,使用时间会更长。

制作的时候要准备两个一次性纸盘,一个标数字0到55,放在底部,一个标数字1到12,数字间用剪刀剪开,放在上层。

两个纸盘叠在一起,再固定时针和分针,这样孩子使用的时候可以翻开上层的纸盘,看到下面的分钟数。

如果觉得时针和分针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也可以使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搓成长条代替指针。

或者选择一款适合孩子的时钟教具。比如下面这款就有以5为倍数的分钟标示,方便孩子读取分钟。

另外它的时针和分针是联动的,很符合真实的钟面,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操作。需要的家长可以点击链接参考一下。

3、教孩子认识时间

制作好时钟后,我们就可以教孩子认识时间了。

简单地告诉孩子,钟表上有一根短针时针,一根长针(孩子容易混淆,可以先不教秒针),长针走下图中的一小格是一分钟,也就是我们从1数到60这么久,或者相当于我们刷一次牙、洗一次手的时间。

长针走一圈是60分钟(一圈有60格),也就是一个小时。短针和长针一起走,但短针走得很慢,一个小时只能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比如从1走到2。

解释完上面的知识后,我们可以教孩子看整点:长针在12上,短针在数字几,就是几点钟。

接着,我们可以拨动表盘,把它摆成任意的整点,和孩子一起说说现在是几点钟。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整点和孩子的作息联系起来,让孩子帮我们看时间。比如12点吃午餐,2点睡午觉,3点出去玩,7点洗澡。时间到了,就问问孩子,“宝贝,现在几点啦,到吃饭时间了吗?”

经常这么问,孩子不仅能快速掌握整点时间的辨认,做事也会变得积极。

之后,我们可以慢慢地教孩子认半点(长针指向6,短针是几点,就是几点半),还有任意时刻(比如短针指10,长针指3,3对应的数字是15,就是10点15分)。

因为读小时比较容易,读分钟很难,所以我们在制作钟表的时候一定要标出0、5、10、15这些数字,帮助孩子识别时间。

4、用自制时钟管理时间

教孩子认识时间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学会管理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所以在教会孩子看时钟后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生活中运用我们亲手做的时钟。

首先,我们可以花几天时间记录一下孩子做常规的事情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比如起床后洗漱需要10分钟,吃早餐需要20分钟,晚上洗澡需要30分钟,看书需要30分钟。

记录好上述时间花销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和刘璇家类似的作息时间表。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执行,首先,项目不要一次定得太多,可以从3-5项开始,养成习惯后逐渐增加。

其次,一定要规定做每件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尤其是结束时间,像看电视、写作业这些活动,如果没有结束时间的约束,孩子就会一直拖延,没有紧迫感。

最后,要使用自制时钟对孩子进行提醒和约束。

举个例子,你和孩子约定好每天4:00-4:30可以看电视,在快到4点的时候,请孩子把自制时钟的时针拨到4,分针拨到6,然后把它和真的钟表一起摆在面前,做好这件事后才能开始看电视。

等到4:20,4:25,4:30的时候,分3次提醒孩子,让他看一看真实钟表上的时间是不是快到(或已经到)自制时钟上的时间了。

时间到了的时候,请孩子自己关掉电视,然后用自制时钟进行下一项活动的计时。

如果爸爸妈妈在开始阶段能坚持带孩子这么做,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间超过了也不提醒孩子,相信孩子的时间观念一定会慢慢培养起来的。

我是小样妈,复旦学霸妈妈,脑功能培训师,专注分享0-6岁育儿、早教方法。喜欢我的文章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