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儿园时期做好这6件小事,三年后特优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29/s1ima2m.html

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被爸妈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成才。

所以,家长们总是强调“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狠狠地抓孩子的学习,过度开发孩子的潜能。

其实,无关你开发的早晚问题,孩子的潜能就那么多,并不会因为你开发的早,潜能就多;例如孩子的说话早晚,走路早晚,千万不要去比较。

孩子什么时刻开始接触学习呢?幼儿园吗?我觉得并不是,幼儿园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习惯而不是学习;不应该看重他学了多少字,会不会算术。

孩子真正开始学习的时间应该是小学,幼儿园只是个做准备的阶段。

在幼儿园的3年,是一个开始规范孩子行为的过程,毕竟在家里,爸妈会代替孩子做很多事,孩子的独立,社交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就拿世界教育理念领先的日本和德国的幼儿园来说,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为主,学习知识为辅。

所以说,幼儿园时期一定是注重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做好生活中很常见的这6件小事,三年后,你的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我始终相信,有好习惯的孩子迟早是优秀的。

1、自己整理

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无非就是培养他的条理性。

书该放哪,本子有序地放好,房间自己收拾,鞋子放好等等,这些小事看似很简单,对孩子的影响却很大。

通过整理生活中的小事,慢慢提高自己的整理能力,以后就不会有丢三落四、马虎的习惯了。

2、有序排队

幼儿园排队时一般是做操,下课和吃饭时间,通过排队他知道,原来不是自己想怎么站就怎么站,也不会因为自己很饿或者很急就能插队,都得按照规则来。

长大后,他们就不会闯红灯、插队,做事有章程,不会越雷池。

所以,这个是建立他们的规则意识,规则在这个社会上太重要了;而那些喜欢钻空子,触犯法律的人,就是缺乏规则意识。

德国人就是规则意识最强的国家,触犯规则的事从来不做。

德国发展的这么快,跟规则离不开。

所以,规则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立身的基本。

3、自己吃饭

孩子吃饭真的是所有宝妈头疼的问题,不光要喂还要追着喂,筋疲力尽。

有些孩子在家里不会自己吃饭,但是在外面会自己吃,因为外面没人惯他,在幼儿园也一样。

幼儿园老师不会惯着,所以得靠自己,不吃饭就挨饿,想到这他就乖乖吃饭了。

学会自己吃饭,除了养成吃饭的习惯,会照顾自己外,还有就是妈妈省心了。

4、按时起床

我家也有小孩,每天早上我就开始“河东狮吼”,几乎是拖起来的,想到这就头疼。

孩子没有按时上课的意识,天天迟到,幼儿园老师自然不会说什么,那以后上小学呢?

所以,让他从幼儿园就开始按时起床,养成好的作息规律,坚持3年后,到了上小学,每一天的清晨都很美妙。

并且,按时起床,也是最基本的自律。

5、自己穿衣服

不管穿的怎么样,都让孩子自己先尝试穿衣服,然后大人再帮着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毕竟早上大人少不了要忙活一通,要准备早餐,要刷牙洗脸啥的,孩子自己穿衣服,能省心不少。

日本的孩子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自己穿衣服,穿袜子和鞋子。

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为的就是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动手能力萎缩,独立能力不行,就是大人太操心,穿衣服大人来,吃饭大人喂,洗脸大人洗。

如果大人做了80%,那孩子就做20%;如果大人做20%,那孩子就做80%;如果大人做了%,那孩子啥也不愿意做。

6、学会微笑和谢谢

素质教育很重要,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

接受别人的帮助要教孩子说“谢谢”,即使是面对爸爸妈妈,依旧少不了要说谢谢;对于别人的友好,要学会微笑,微笑的力量能带来力量。

其实,我们现在在与人相处中,缺乏的就是最简单的一些动作和语言。

有时候,你“谢谢”两字说不出口,别人感觉不爽;有时候只要嘴角向上,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化解矛盾,但有人就是很吝啬。

教会孩子微笑和谢谢,就是培养他的阳光心态和乐于助人的习惯,这两个品质太缺乏了。

有句话叫“人不可貌相”,我觉得有失偏颇,人还是可以貌相的,因为你连自己都打理不好,别人凭什么相信你能打理好自己以外的事?

杨澜曾讲过她在英国留学的经历,说有一女房东由于她的邋遢形象,拒绝租房子给她,那时她开始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才形成她今天的气质。

怎么养成一个人的良好的气质呢?不是靠钱来堆积的,绝对是一件一件生活中的小事。

为什么要强调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要做好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呢?

第一,那时候孩子是3-6岁,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

第二,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只要你的孩子做好了这几件小事,想不优秀都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