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烦恼往往是课程生成的契机。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琥珀森林分园,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衣服越穿越多,孩子和老师们每周运送被子的过程中困难也就越来越凸显。
在这一情况下,老师敏感地抓住了孩子抛出的来源于生活、并且实际存在的问题,带着孩子一起进行探索如何更省力地运送被子。孩子们更是创造性地为被子设计了“被子滑滑梯”、“被子电梯”,得到了老师、园长、保安叔叔等多方的支持,让想法一一实现。
本文作者系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琥珀森林分园业务园长陆旭,执教教师为中一班陈武芳老师。
01/
一场关于“被子的烦恼”讨论
今年是特别的一年,由于疫情防控,爸爸妈妈不能进入幼儿园。因此每次带被子回家,就需要我们和老师一起把大大的被子卷一卷、塞一塞、拎一拎。
中一班的小朋友每次都需要将被子从二楼班级运送到一楼大门口。
“老师,这个被子真重。”
·
“老师,我拿得好累啊!”
“老师,我们能不能不拿被子啊?”
“老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这么累就能把被子拿到大门口去呢?”
一场关于“被子的烦恼”讨论开始了……
肉宝:把被子拎下去太累了,直接扔下去吧。
轩轩:不能扔下去,砸到别人怎么办?
辰辰:可是一床一床地拎太累了啊!
妙妙:我们一个接一个拎,一个接一个拎,不就行了。
潼潼:不行不行,有的被子太大拎不动。
欢欢:那我们直接把被子滚下去,就不用拎了。
辰辰:滚下去被子会坏的,可以滑下去就不会坏了。像我们坐滑滑梯一样。
陈老师:这个想法很棒,可是用什么材料来做滑滑梯呢?未未:我们班上有铺在桌子上的画画的布,可以用,还有很多不要的横幅,也可以用。
02/
给被子搭一个滑滑梯
/第一次尝试
横幅不好用,太小了、太薄了,被子滑不下来。
对,被子都被摔疼了。
那我们就用纸盒子吧,纸盒子是滑的,可以当滑滑梯。
不行,纸盒子太软了,一下子就会被弄坏的。
我们早晨玩游戏的垫子很厚,我摔在上面都不疼。垫子有好多,可以拼在一起当成滑滑梯。
/第二次尝试
·现场勘查
从二楼到一楼有两段楼梯,还要拐弯,我们需要两节滑滑梯。
·现场测试
爬行垫的宽度刚刚好,可以让被子躺在上面。再拼拼看,几块垫子连起来正好从楼梯上铺下来,被子可以滑下来啦。
Q.遇到一个问题:最下面的垫子总是会“逃跑”。
哪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1.用椅子挡住。
2.用胶带粘。
3.请一个小朋友用脚顶着。
·实验时光
第一种:小椅子被撞倒了。
第二种:胶带粘不牢。
第三种:小脚挡住,不容易滑下来。
哇,被子坐上滑滑梯啦!
03/
给被子造一部电梯
星期一到了,我们又带着小被子来上幼儿园,需要自己把被子送到二楼教室。
Q.这么高的楼梯,这么重的被子,能不能也让被子“嗖”地一下飞上去呢?
有什么办法不用这么辛苦地爬楼梯拎上去呢?
可以用东西把它拉上来,就像我们玩拉水游戏一样。
可是用什么拉呢?被子这么大还这么重。
用班上的绳子啊。
不行不行,绳子太细了,会断的,砸到人就不好了。
那就用横幅,它又长又大,肯定不会断的。
/第三次尝试
·探索时光
Q.问题来了:被子太重了,拉着有点累。
含含:再让被子坐滑滑梯上来呗!
涵涵:可是滑滑梯是从上往下滑,从下往上滑不了。
陈老师:电梯?怎样才能坐电梯呢?要怎样造电梯呢?
辰辰:不行不行,电梯需要很多的时间来做,来不及的。
陈老师:嗯,是的,电梯起到的是传送作用,除了电梯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传送的作用呢?
传送带用宽条子和电传送物品,吊机用绳子、轮子和车子把东西拉起来,打水井用转轴和绳子运水。那么,我们的被子可以用什么运送呢?
我们来设计属于幼儿园的“被子电梯”吧!
我们的设计图出炉啦!
终于,我们设计了一部通过转动摇把拉动绳子来运送被子的“电梯”,而且这部电梯还可以换到不同的地方去。
给园长妈妈介绍我们的“电梯”吧,商量制作“电梯”需要购买的材料。
我们的设计得到了园长妈妈的支持,她说要给我们买材料啦!盼望着,盼望着,我们的材料终于来啦!
拆快递啦!
哇,好大的轮子呀。
大家一起看一看,瞧一瞧,有两个大轮子。可是这个怎么装呢?怎么拿出来呢?这个机器也太重了吧。大家一起想办法,谁能来帮助我们呢?
对,可以邀请门卫叔叔帮忙,他的力气大。我们一起来造电梯吧……
·修建时光
“被子电梯”装好了,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被子问题解决了,大大的被子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它们乘着“滑滑梯”下楼,乘着“电梯”上楼,不用爸爸妈妈们帮忙,我们自己也可以解决问题啦!
结语
CONCLUSION
-
一床被子,为孩子们的想象赋予游戏的情境;两部“电梯”,让孩子们的创意得到了实施。“被子滑滑梯”、“被子电梯”,让我们感受到动手又动脑,生活没烦恼。
每一次从生活中而来的学习,都让孩子们的探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这就是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琥珀森林分园一直秉承的“让孩子做探索者”的精神,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了丰富的探究性主题活动。
通过探究性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不断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通过探究性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越来越乐意倾听孩子的观点、接纳孩子的想法并积极支持孩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