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都知道,每年开学,初送孩子去上学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感到不安和哭闹,这是分离焦虑的表现。
可是,一段时间过去,孩子也不哭了,但却常常在家抱怨,表达“不想上学”的意愿,或者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好不容易坚持一个月上幼儿园的“攻坚战”的效果被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清零”。
一些家长对此感到很疑惑:“不哭不就是代表分离焦虑过去了吗?孩子为什么还老是这样说呢?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不想去上学,通常是因为适应期间的各种不习惯。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去幼儿园,意味着和熟悉的亲人分开,独自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学一起吃饭、睡觉,得自己去上厕所,遇到困难只能寻求不熟悉的大人帮忙,生活规律和安排也都和家里不一样......
转念想想,刚上学的孩子还真是挺不容易的,不是吗?
虽然大多数孩子能够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独立生活,但对于那些上学有情绪,反复说着不喜欢不开心的孩子,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过渡呢?我们提供了九个小建议,给有此困扰的父母作为参考:
01
同步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作息
调整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尽可能让他在家里的生活节奏与幼儿园同步。尤其是在劳动节、国庆节这些小长假的时候,保持生活的规律有助于孩子生物钟的稳定,避免过劳等状态影响情绪、食欲等,减少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带来的挑战。
02
加强孩子自理能力的学习
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独立吃饭、如厕、睡觉,或者在睡觉上学习新入睡模式(如吃饭—洗手—漱口—如厕—到床上—拉窗帘—开始睡觉)。
如果他还不能独立全部完成,至少让他尝试做自己能做的,并且清楚有哪些需要帮忙的地方,该如何寻求帮助。
03
提前了解“在幼儿园的一天”
通过绘本让孩子了解“上幼儿园”是怎么一回事,例如:爸爸/妈妈送你去上学,在学校和老师、小朋友玩游戏、吃饭和睡觉,放学后爸爸/妈妈去接你回家。
04
创造和提供与幼儿园小朋友相处的机会
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可以留意有没有他比较常接触或喜欢的小朋友?有没有住在附近、能够常常见面玩耍的同伴?
如果有,放学或放假后,大人可以约个时间给孩子们聚聚,从相对固定的同伴开始,增加熟悉和游戏的机会。这样的话,孩子在陌生的地方遇到熟悉的同伴会更加容易放松,从而增加对新环境的接纳程度。
05
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尤其是当孩子有一些需要老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