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女孩IrisGrace,是一位被誉为“小莫奈”的天才儿童画家。没听过她故事的人,以为她的父母一定是搞艺术的,从小耳濡目染。其实不是,不仅她父母只是普通人,而且Iris患有自闭症。因为Iris不会说话,她的爸妈想让她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也算是一种和女儿的交流方式,结果却发现了小姑娘在绘画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天赋。
绘画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可以不用学习就能表达自己的一种语言。一幅作品所用的颜色、线条的粗细、布局、内容等等都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艺术,能够点亮我们的生活,让平凡无奇的生活中增添一些色彩。
前苏联教育专家伊·安·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孩子的美育教育,这一点从幼儿园孩子的美术活动和手工活动中可以看出来。一些幼儿园甚至会给孩子讲解大师的作品,让孩子去欣赏,去模仿创造。我们的美育教育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但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学会欣赏艺术作品,看懂艺术作品,这就是我们教给孩子的一项能让他们看到人生更多美好的技能。
分享一本写给家长的,教孩子读懂艺术的书《如何给孩子讲艺术》。这本书的作者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是法国的艺术史学者,现为卢浮宫学院当代艺术课程教师,同时担任“如何欣赏画作协会”的长期管理者和讲师。
作者从准备工作开始,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欣赏一幅画,全书列出29件大师艺术品,从不同年龄段为出发点,给出63条小贴士,指导家长如何讲解大师作品。
一、从孩子的视角开始
开启孩子的艺术之旅对普通家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有法可依,我们不一定能做得尽善尽美,但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就能在孩子小小的心灵种下热爱艺术的种子。不要觉得艺术是很高深的,离我们生活遥远的事物。其实艺术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每天要吃饭一样平常。我们家里用的杯子、碗盘,家里挂的装饰画,甚至是窗帘的花纹设计,哪一个不算是艺术的产品呢?
我们给孩子讲艺术,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先了解孩子看到了什么,不要限制他如何去看、看什么。因此,给孩子讲艺术,我们首先要问“你看到了什么”,而不是“看这个”或者“你应该知道……”
大人习惯性地了解一幅画作会先从作家、年代等信息着手,但孩子不一定对这些信息感兴趣。我们一定要从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话题开始,选择让孩子感兴趣的对话方式,就会事半功倍了。
比如欣赏梵高的作品《星空》,可以让孩子自己先观察,孩子可能好奇,天空有一轮弯月,但为什么月亮还画着圆形的光晕,其他的星星为什么也有圆形的光晕,看起来几乎分不清哪个是月亮哪个是星星。还有天空中像延时摄影出的光影的效果,代表着什么?孩子观察后,会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借这个问题来给孩子讲想象和现实、光影、远近的知识。
二、不同年龄需要不同引导
同一幅画,不同欣赏水平的人看,获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孩子的年龄大小不同,他们眼中看到的信息,和能理解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
书中作者把儿童按照5-7岁、8-10岁、11-13岁划分为三个阶段,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应该如何引导他们去欣赏一幅作品。
作者认为,无论面对多大的孩子,都要尽可能使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像聊天一样给他们讲艺术。在不经意间提出艺术话题。
(一)5-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将图片凑成一对、一个系列或者一套。他们刚开始接触分类,所以观展时,不妨让孩子先从归类开始。找出不同尺寸的图画、找出颜色明亮的和颜色暗淡的画、画面给人感觉欢乐的和给人感觉悲伤的、具象的画和抽象的画等等。
看似一种游戏,但孩子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对色彩、距离、气氛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8-10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想象自己身处画中。因此,你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画中细节,进行一些提问。例如: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一幅画里?在有人物的画里,他们会是什么人呢?
(三)11-13岁:大一点的孩子,理解能力更强,可以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聚焦在某种色彩和形状的使用意图上,可以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艺术家的生平,还可以讲解一下画作的创作年代和历史背景等信息上。
三、艺术作品的欣赏
书中精选了29件大师级艺术品,包括油画、雕塑、摄影等。这是一本指导家长给孩子讲艺术的书,所以作者按照她对年龄的划分,同一部作品分三个年龄段进行了讲解指导。而且每一件作品,都标明了作者、作者的生卒、作品创作年代、材质、馆藏地点等重要的作品信息。
以《觉醒的奴隶》为例,这是米开朗基罗的一件大理石雕塑。给5-7岁的孩子讲这件作品,主要让他们观察作品的主体,还有一些细节。给8-10岁的孩子讲,可以增加作品创作的背后故事,比如为什么要起名“觉醒的奴隶”,从这件作品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觉醒”二字?给11-13岁的孩子讲这件作品,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开一些,比如雕塑是怎么制作的、这件雕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正如书本开篇作者所说的,让家长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艺术史学者并不容易,家长能做到的,可能只是一些美学体验、一小段历史,或者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但这些对于让孩子对艺术产生兴趣、启发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已经够了。《如何给孩子讲艺术》还附赠一本《艺术家小传》的册子,帮助孩子们更加亲近这些艺术大师们。如果您还想进一步了解如何教孩子理解艺术,还可以参考书中末尾给出的推荐阅读书目。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是非常渴望更多的家长们能加入到推广艺术启蒙的事业当中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艺术作品对精神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