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到幼儿园啦!
今天一早,全市幼儿园开园了,大班、中班幼儿率先返园,迎来属于自己的新学期。
按照本市要求,新学期小朋友返园时,家长要签“疫情防控个人承诺书”和“儿童健康承诺书”。幼儿在园不必戴口罩,教职员工则须全程佩戴口罩。
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约定了“接头密码”。有的班级选择云朵图案,有的班级选择月亮图标,每班老师佩戴各班独特的标志,方便小朋友一眼认出。
许多小朋友都表示最喜欢来幼儿园了,因为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可以和他一起玩,一起学习。
这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交问题。他们会不会很孤独?万一孩子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被「排挤」、被「欺负」怎么办?
下面,我们来看一部关于幼儿园生活的纪录片,相信各位家长会有所启发。
内向小孩的挑战
他叫许家润,是个很斯文的小男孩。
刚进教室的时候,其他小朋友们已经打成一片,玩得其乐融融了。他怯生生地在教室门口停留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默默走向了小朋友中间。
小屁股刚落座,就遭遇“驱逐”。
个性外向、强势的小男孩岳昊,大声地冲许家润喊到:“(这个座位)有人!有人!出去!”
许家润在那一刻好似僵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硬着头皮继续坐在原位,假装听不见岳昊的话。
其实,岳昊“驱赶”许家润也并非刻意,只是答应了原来坐在这个位置的小朋友,帮她“守护”座位。
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很难对一个新成员刚加入集体的那份陌生跟孤独感有同理心。
几个小朋友热乎地在一起玩,唯独许家润一个人杵在中间,好不尴尬。
他起身,离开,又往教室外走。走到外面,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我想找我姥姥了。」
然而,姥姥并没在学校里。
看后续采访,我们得知,许家润是姥姥姥爷带大的。音乐上接受过不错的启蒙,还参加过很多比赛。但是,跟同龄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很少。
为此,老人家会特意带孩子去游乐场,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些同伴交往的机会,但许家润多表现得退缩、不自信。他都会跟姥姥说:「我不行,我不过去。」
一般很内向的孩子都很没有自信,这种孩子一旦被“排挤”就会更加的不合群,然后形成越内向越不合群,越不合群越内向的恶性循环。
强势小孩的困境
跟许家润正好相反,岳昊是个很外向的孩子,但他同样也遭遇了人际关系的危机。
岳昊自我意识很强,脾气显然也很大。
一个知识问答比赛的环节,由于同组的程夏果多说了两句话,岳昊不耐烦了,一把将程夏果推开。
知识比赛输了以后,岳昊的受挫感很强烈。
正失落着,回头看到对方的学霸队员小橘子(比赛中答对了很多题目)跟自己队友推搡玩闹,他直接就冲上去了,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打小橘子。
喜欢用肢体动作解决问题的岳昊,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排斥。
岳昊给孩子们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老打人」。
这个孩子的成长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岳昊一直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一直在学拳击。岳昊母亲说:孩子特别有想法,性格很强势。
有趣的是,谈及自己孩子强势,容易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位母亲脸上突然露出很灿烂的笑容。
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我家孩子很厉害,都是欺负别人的主,不用担心。
但爱欺负人的孩子,是不是就站在了社交链的上游呢?
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特别容易被排挤。
强势的孩子很容易在人际冲突中,采取过当的、攻击性过强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
这时候,其他孩子就会当感受到这个孩子过于自我和暴力,出于本能的自保,自然而然就会远离他。于是,这种看起来不容易“吃亏”的孩子,反而容易成为一个团体中被嫌弃、被排挤的对象。
孩子在团体中被「排挤」了
怎么办?
孩子太过于内向或者外向,都不容易融入集体。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看看老师们是怎么做的↓↓↓
老师们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要求孩子们从大箱子里取出各自的名牌。但是!箱子里竟然放着有活的章鱼,还会蠕动!孩子们都吓退了。连大家公认的胆子最大的岳昊,面对章鱼都败下阵来。
只有许家润,淡定地从箱子里,取出了所有小朋友的名牌。孩子们都激动坏了。
原本的爱哭包,瞬间在他们眼中高大了起来。
小女孩们忍不住抱住许家润。男孩子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家润才是班里最勇敢的那个孩子。
帮助内向的孩子建立自信,非常的重要。他们凭借这份自信,在群体中扮演了一个合适的角色。
相信许家润在音乐方面的自信心,也迁移到了社交中,给了他许多力量,让他在面对诸多次挫败后,依然没真正崩溃。
再说回岳昊。在打了小橘子以后,老师们从中牵线,把岳昊和小橘子拉到一起,请岳昊给小橘子道歉。
小孩儿比我们想象得要开阔很多、可塑性也强。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岳昊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真诚地跟小橘子说了「对不起」。
对于岳昊这样的孩子,当他们使用了错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成人有必要及时从行为层面予以喊停、矫正,并且教会孩子用语言去化解冲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意识到,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从这集纪录片中,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孩子们对社交,有着本能的需要。
孩子们是注定要往外走的,走向更开阔的世界。父母能够做的,就是信任和支持。
如何支持?那就是经营好我们跟孩子的关系。
跟孩子相处时,该陪伴的陪伴。得到过爱的孩子,内心力量更强大,遇到困难也更容易及时求助;
该立规矩的立规矩。懂得规矩规范的孩子,才不至于过度自我为中心,走到充满规则的外界处处碰壁;
该放手的就要放手。得到过成长空间的孩子,才有机会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不断树立自信心。
简言之,得到过爱、尊重和信任的孩子,会更自然地去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挑战。
在孩子和世界之间,站着父母。
部分素材来源:积木育儿六妈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