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幼儿园真实的幼小衔接是这样

一、公立幼儿园大班家长的担忧

作为一名大班幼儿家长,再有几个月孩子即将踏入小学大门,如果说一点都不但心,是不可能的,毕竟在同龄孩子中,一大部分人是上过学前班的,而自己孩子一直混迹在公立幼儿园中,并没学过写字和拼音。

进入小学之后,会不会出现跟不上老师进度的情况?会不会因为被其他提前学过的同学实力碾压而产生自卑感?45分钟的课堂时长,孩子能否坐得住?会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正困扰着和我一样的家长。

甚至还有人会后悔,没提前上学前班,要不要利用这个暑假补习俩月?

二、学前班不等同于幼小衔接

如果出现这样的疑问和担忧,那一定是我们对幼小衔接存在误读。

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幼小衔接,就是具体的一个学前培训班或者大大班,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并不是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学习写字算数等),而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和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为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就像盖大楼,首先地基要打牢,决定楼层高低的不是材料够不够多,工人技术够不够纯熟,而是地基的坚固程度,能否承受楼层的重量。

所以,对于孩子而言,文化课的分数,只是其中一环,而非学习的全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心理健康等,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的综合实力。

三、公立幼儿园一直在做幼小衔接。

具体表现在:

1、课堂时间安排,小班20分钟,中班25分钟,大班0分钟。

2、自理能力,小班照顾吃饭、睡觉,中班部分自理,大班完全自理,老师只做口头提醒。

、物品标记,小班看照片,中班看名字,大班写名字。

4、阅读,小班老师读,中班跟着读,大班自己读(看图造句,讲故事)。

其他不再一一列举,只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循序渐进过程。

四、教育改革关乎你我他,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学前班”是应试教育下催生的产物,其主要来自于家长的焦虑,另外部分小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我们家长不得不参加,似乎进入到了一个死循环。

要打破循环,各方联动,的确动了个别人的奶酪,只是因为关乎祖国的未来。

教育改革势必会让部分人感觉不适应,“阵痛”是必须的,有道是“不破不立”。教育要回归本源,就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且不可揠苗助长。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自己不要焦虑,多听、多看、多学、多了解,调整好心态,和孩子共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

五、一个小小的签约仪式,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不在乎“微”而在乎“效应”。

今天有幸参加了惠济区中心小学、南阳小学、长兴一幼和部分民办幼儿园,在南阳小学五楼多媒体会议厅,共同举办了幼儿园与小学幼小衔接双向驱动启动仪式。

让我对公立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更有信心了,这也是继去年全面进入“双减”之后,落实到基层的一次有意义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幼儿园送一程,小学接一程”,幼儿园、小学、家长一起携手,共同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

“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大家都知道这是需要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作用的,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却始终各自为战。

如今已经开了一个好头,这只蝴蝶已经开始煽动翅膀了,虽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相信不久会全面铺开,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幼儿园和小学,一起携手才是大势所趋,教育兴国才更有希望!

我希望今后不止是有幼小衔接,还能更多衔接地出现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甚至学校与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