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婆婆说我小时候上幼儿园住校80后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220321/10467294.html

昨天妹妹婆婆生病了,做个手术,需要休养一个月。他们家儿子过两个月才两岁半,没有办法,最后只好送到托儿所去。第一天去,当然是哭到不要不要的。没想到,第二天,小猴崽子居然适应了,他爸爸去接他,他玩得太嗨直接不想回家。

我和我婆婆分享,我说,我们家女儿明年二岁半也送去托儿所,先锻炼锻炼吧,不知道会不会太小,不适应哦。婆婆说,那有什么,我小时候幼儿园还住校呢?还有好多两岁半的孩子!每到周五,孩子们都在门口等着爸爸妈妈来接,那可真是眼睛都忘穿了啊,每天都在盼!

婆婆一番话惊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婆婆54年出生,下过乡当过知青。婆婆家境不错,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毕业,爸爸是中学校长,妈妈是中学老师。她是家中最小的姑娘,很疼的。

她这么一说,我不仅是惊奇,更是觉得小孩子真是不能小看,承受能力比我们现在想象强多了。现在爸爸妈妈普遍认为,6岁之前的小孩,懂什么?2岁半,更不用说住读了。听说国外有那种住读的小学,但是幼儿园住读应该很少吧。现在要住读一般都是高中开始。80后出生的我,是从初中开始住读,十几岁了想爸爸妈妈,想得不要不要的。

同样是2-3岁小孩子,为什么承受能力差别如此之大呢?因为时代特殊性,物质条件不同,但是孩子还是那么小的孩子,孩子能够自然的适应环境,这让人深思。是什么决定孩子的韧性?

蒙特梭利育儿理论书里说过,儿童是文化继承最好的载体,因为儿童具有灵力的灵魂,天生能够吸收环境。他天生能够自发适应、融合、传递文化,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比如孩子在双语环境中长大,她自动会习得多种语言,比如孩子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自如切换。你看看刘烨家的诺一,明明是中法混血小王子,但是一开口又是东北糙汉子!就是典型的文化融合的宝宝。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环境,就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孩子本来就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他能够自动自觉适应社会。虽然现在00后、11后的孩子变得娇贵,但是现在小孩更聪明!也许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没有50年代、60年代那些年代强,但是现在小孩懂得更多,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更多!另外,似乎做父母也更累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