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很多家长不知道国际学校面试流程,也不了解国际学校的具体面试经验。今天,我们听一位爸爸分享自家儿子,零基础面试历程。
国际学校以及很多民办学校都是要通过考试面试才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前一阵在网上看到两个视频是上海某国际学校幼升小考试时,两个家庭的采访,感觉真的是家庭的战争!
听说上海的考试比北京费劲很多,不知道我儿子如果在上海是否还能考上。
我儿子去年年初考了一所国际学校的学前班,今年年初考了一所国际学校的1年级,均顺利通过。这两所学校一所比较轻松,据说90%都能通过,另一所比较严格,据说只有10%能通过。我想这恰好包括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考试类型。我生活中常常遇到要参加考试的家庭,父母非常紧张,到处打听考试和面试心得,提前准备。所以我写下本文供未来有需要的家庭分享。
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本文所说的“国际学校”指开设了国际课程的学校,包括只招外籍孩子的学校和可以招中国孩子的部分民办学校;我个人并不希望本文成为某种“考前突击应试指南”,所以本文不会提到我儿子报考的两所国际学校的名字,涉及到具体的信息也会在不影响理解的基础上,做一些描述上的变动,以避免被猜出来是哪所学校;本文只是描述了我家的经历,且我儿子年龄小并不能完整复述面试过程,不代表其他学校也采用类似的流程。申请学校
去年年初,我们家经过一番考察,综合评估各方面,挑选了两所学校作为我们家的首批选择对象。当时我儿子4岁多,准备去考这两所学校去年9月入学的学前班。
然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江湖传言A校的面试很轻松,90%的孩子都能通过,B校的面试很严格,只有10%能通过。而且B校对孩子的英文水平非常看重,有大量面试环节是英文的,最难的是有英文听写。我儿子当时的英文水平并不理想,还从来没有训练过写字,所以我们觉得B校他是不可能考上的。
因此,我们在去年初申请了A校的学前班。
A校面试
客观地说,由于A校面试不难,所以我们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唯一考虑了一下的问题是,怎么给小朋友讲那天是去干什么的?
有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面试之前应该坦率地给孩子讲,是去面试学校,要努力发挥,这样孩子才会认真对待。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给孩子强调得太多或者说得太直白,容易制造紧张气氛,反而影响孩子的发挥。
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有的孩子,特别女孩子,可能心智相对成熟一点,那么直说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有的孩子可能比较敏感一点,或者抗压能力差一点,那父母恐怕就不适合搞得太严肃。
去之前,我们给儿子说,过两天会去一个新学校参观,那所学校比幼儿园可大多了,很好玩,到时候会有老师带他去聊聊天、玩一玩之类的。我儿子听完非常兴奋!
我们这么说的原因是,我儿子当时才4岁多,我们一方面考虑他从来没有面试过,可能并不理解“面试”是什么意思,另一方面他对于学校“好玩”会有比较大的好感。所以,我们选择了把整件事情往轻松的方向渲染。
面试那天到了学校之后,分为两个环节:
孩子单独面试,面试官是外方校长,一位外籍男性;家长填各种表,其中有一些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我去之前,并不知道面试是外籍老师和小朋友单独进行,我儿子那时候还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单词量也很有限,所以我对他的面试非常担忧。我跟一位接待我们的中国老师说,我儿子的英语水平不高,可能不能和校长顺利沟通,会不会有影响?
这位中国老师非常肯定地对我说,请你们放心,校长常常面试各种孩子,英语水平什么样的,他都能应对,而且报考学前班的孩子也不要求英语达到多高的水平。
过了一会儿,外方校长过来跟我儿子说,让我儿子一个人跟他走。我儿子回头看我和我媳妇,我们对他说,这位老师是带你去参观的,你跟他去吧,好好玩。他笑了笑,就跟校长走了。
面试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我们家长写了一堆文字材料,大体包括家庭信息和教育理念两个方面。
然后校长带着我儿子回来了,我儿子看上去挺高兴的,情绪很好。
校长先对我们说了些冠冕堂皇的话(用英语说的),比如小朋友很聪明之类的。然后话锋一转说,小朋友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26个字母虽然都认识,但是貌似还没学过自然拼读,希望在家里家长能帮助小朋友提升英语水平,blabla。然后我们表示没问题,当天面试就结束了。
事后,我问儿子,老师带你去都干了些什么呢?我儿子说,老师先跟他聊了会儿天,然后做游戏、画画之类的。
我问,老师跟你说英语还是说汉语啊?他说,英语。我问,那你都能听懂吗?他说,不都能听懂,问名字年龄这种能听懂,其他听懂一部分。我问,你听不懂的时候,老师怎么办的呢?他说,比如老师让他画一只长颈鹿,他听不懂长颈鹿的英文,老师就用中文说了”长颈鹿”三个字。(此处请脑补小朋友模仿老外说中文的那种发音)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A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们想着校长的建议还是很重要,以后上了学前班英文那么多,我儿子水平不够会有不小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花大力气投入在他学英语方面。
A学校的这次考试经历,总的来说很轻松。我想只要孩子情绪稳定,没有什么太出格的举动,关键指标不要是零基础,像A学校这类学校都能考上。
B校面试
到了今年年初,我儿子5岁多了,通过在A校的学习,英语水平进步明显,貌似能够应付B校的听写。所以,我们申请了B校今年9月入学的一年级。
B校的面试比A校就麻烦多了,分了3轮——两轮面孩子,一轮面家长。
本来我们是想着考前看怎么再准备一下的。但非常不巧的是,考试前那段时间,我和我媳妇因为工作原因都很忙,确实是没有时间准备。一不留神考试那天就到了,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后文描述的家长面试环节中,我甚至想不起B校的英文校名,确实可以说是零准备裸考的。
这次去面试,我们由于太仓促,还是沿用了之前的说法,给儿子说,去新学校参观和玩玩。不过他好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他还是挺兴奋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看网上的传言说,爸爸妈妈应该都去参加面试,而且爸爸最好要发言。于是,我和我媳妇那天就请假都去了,然后在路上商量了一下,面试家长的时候,主要由我来说。
B校第一轮面试是孩子的群面。一次20个孩子,孩子们跟着老师去面试的地方,家长不能跟着。我儿子感觉对这事比较兴奋,在休息区盼着老师叫他的名字。好不容易叫到他了,三步并作两步就跑了过去。有的孩子不愿意离开爸爸妈妈跟陌生人走,也有孩子当场就哭了,不知道会不会对面试结果有影响。
孩子们被老师带走的时候,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加油、努力、好好表现之类的话。我们还是希望把这事渲染得轻松一点,就只是对儿子笑着说,跟老师去玩吧。
这一轮大约持续了1小时。我儿子回来后,他说先让每个孩子自我介绍一下,然后就是几位老师带着做各种游戏。具体游戏内容,我没细问。另外,他说这一轮的老师有一位外教,几位中教,老师们都说中文,孩子们也都说中文,只有一个小姑娘主动举手示意要说英文。
事后听别的功课做得充分的家长说,这一轮是心理测试,由心理辅导老师观察小朋友们在游戏中的表现。
第二轮面试也是孩子的群面。同样是孩子们被老师带走,家长不能跟着。时间也约莫1小时。
结束后,我儿子说,这一轮主要是考英语,由外籍老师主持,老师使用英语跟小朋友交流,聊了聊天,做了做游戏,我儿子显得好像都能应对。然后有英语听写环节,我儿子说他都写出来了。我问有什么听写内容比较难的吗?他说有一个单词imagination最难,很多小朋友都不会,但他是会的。
第三轮面试就是家长上阵了。每个孩子的家长可以和一位外籍老师聊20分钟的样子,全英文对话。
面试内容主要是老师问了两个大问题:介绍一下孩子的特点,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都是很常规的问题。然后,我们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会时不时就谈话内容和家长展开,进行细节上的讨论。从我的感觉来说,聊得还是比较自由。
由于我们事先没有准备,所以整个面试过程中,我确实是临时组织想法和语言,因此说不了太炫的。再加上我个人不赞成对孩子进行太多包装,所以我基本上如实地介绍了他的优点和缺点。
比如老师问,孩子聪明吗?
我说,我们觉得他非常聪明,他的数学很好,他的思维很活跃!但是,我们是父母,所以可能会高估自己的孩子。
比如老师问,孩子平时有什么爱好?
我说,他在音乐方面似乎有天赋,每天练习乐器,水平在同龄人中算很不错的。他在运动方面没什么天赋,但他很喜欢运动,每周固定时间练习橄榄球和柔术。
比如老师问,孩子是什么性格?
我说,他是一个竞争意识很强的小朋友,任何比赛他都希望获胜,但如果输了可能会对其他小朋友表现得不友善。我们正在花时间调整他对输赢的表现。
整个家长面试环节,可能最难的就是要求家长全英文了。我听到很多家长对此有意见和担忧。但我其实挺能理解学校的,因为毕竟以后孩子的老师主要是外教,而且开家长会、发邮件沟通之类的都是直接说英文。那么如果家长英文太差,肯定是对家校沟通有影响的。
坦率地说,我和我媳妇的英语口语能力都不太好,不过一聊起来,我发现比想象的轻松很多。我稍微一说什么,心里还在想准不准确,但老师已经给我回应表明他明白了。什么语法错误之类的,几乎不用管,老师都能秒懂。我估计这是因为老师在中国生活久了,对中国式英语非常适应。
反正我感觉我们双方都聊得挺高兴的。
三轮面试结束之后我们就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收到了B校的录取通知书。如前文所述,B校的录取率只有10%左右,所以我们其实还有些意外之喜。
总结
我去年听过一次某国际学校中方校长的演讲。他说,我们中国人习惯于给孩子一个超出孩子实际情况的包装,然后让孩子进入和自己实际情况并不匹配的学校,最后孩子在这所学校可能过得并不开心。
我经常遇到有爸爸妈妈在孩子参加面试前几天,四处打听学校的面试内容和考核标准,说想回家给孩子突击一下。
为进入目标学校进行准备这是很自然的做法,但我个人不赞成考前突击。因为那既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也不能展现孩子的真实情况。
如果孩子平时英语培养得好,那么考前自然不用突击背单词。如果孩子平时阅读习惯培养得好,那么考试的时候他自然会说他喜欢看书。如果孩子平时是活泼开朗的性格,那么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不用担心他不会表现自己……
选择国际学校这个路线,一定要明白这是多元化价值观的体现,每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一样,所以往往有一些自己特别的招生标准。去国际学校考试更像是谈恋爱,双方都是在找最对的人,而不是最好的人。所以,没考上并不代表孩子不优秀,而只是双方没有看对眼。这其实避免了不合适的拉郎配,对孩子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综上,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提前个一两年打听目标学校的招生标准和教学模式。如果和自家三观吻合,只是指标上有差距,那么可以从容制定计划,真正提升孩子在某个具体指标上的实力。考试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真实地展现自我就好。能不能考上更多的是长期准备的体现和一点运气。
祝福所有计划走国际路线的小朋友都能提前和目标学校确认过眼神,并且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