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英语你怎么看

就学习英语而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营销话术还是确有逻辑根据?“不要错过孩子学习语言的窗口期”听上去最能打动家长,但幼儿学习英语是不是真有“窗口期”?

幼儿学习任何语言当然和成人完全不同。幼儿学习语言是以模仿为基础的生物本能,因为语言是人属哺乳动物的基本生存需要,不需要有老师也能学会。“不要错过孩子学习语言的窗口期”的说法大致就是来源于此。但把这种说法引申到学习外语上,却少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语言环境。只有在完全浸润在某种环境中,幼儿才有机会模仿。

这也就是为什么母语的这个概念严格来说是指从小在家里和母亲说的语言。尽管有的人可以流利说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但其实真正的母语只有一个。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孩子,如果从小在家和母亲说的是中文,那么他的母语其实是中文而不会是中英文双语-即便他在幼儿园和学校天天在说英语。这是世界各国语言学界早有公论的一个话题。曾经有一个例子,一个生在美国的华人孩子,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在学校说英文,但某一天在临睡前迷迷糊糊之际突然冒出一句“pleaseclosethelight。可见母语印记之深刻。ABC尚且如此。

幼儿更多的是神经生物学意义上的以模仿为基础的语言学习;成人则是以认知能力为基础的主动学习。幼儿的所谓“不同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前提要有浸入式的语言环境。如果没有一个淹没式的语言环境,这个所谓“窗口期”的意义就仅仅是每周带着孩子报班去上两次课。这个就和“窗口期”毛线的关系都没有了(如果有窗口期这回事的话)。其实办法也有,那就是家里有位菲佣,只说英语不会汉语,这也许才谈得上幼儿学外语的“关键期”。

年龄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外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的说辞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交织在一起,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远在民国时期就有语言学专家进行过研究,直到今天国内外仍有大量教育学和语言学专家进行研究。篇幅有限不说过程,直接说干货就是基本没有专家验证之后支持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但晚上孩子闹夜要扎小人儿的事情,解决的是一家人的心理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