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2分钟邻居家的小孩今年六岁多了,下学期马上就要升小学一年级了。跟他妈妈聊天的时候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家对他这个孩子十分宠溺,日常在家里基本什么活都不会让孩子干,平时在家的话也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因此这孩子在幼儿园也表现不积极,自理能力不强。眼看着其他小朋友都会独立穿衣吃饭,可他平时却需要老师额外去带,日常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也是个问题。
他的能力就好像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除此以外老师在教他生活技能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孩子学习的态度也不端正。
老师反应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状况让她十分苦恼,眼看孩子马上要去小学了,很担心这样下去孩子是否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很希望能够为他做点什么。
那么,即将上小学的孩子都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点、是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感到新鲜,迫不及待要开始新生活
小孩子的好奇心非常旺盛,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一开始会感到很新奇,觉得能够认识新朋友和新老师。也会即将离开熟悉的幼儿园。
因此,我们会发现每年开学季,很多即将要上小学的孩子迫不及待让父母为自己准备新文具,当然也有少部分孩子表现腼腆。
第二点、是新鲜感过去之后,容易感到疲劳
进入小学之后的孩子,面临着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上课模式,而且功课也在逐渐增多。小学阶段的老师不会再像幼儿园那样子,事事都能顾及到你。
所以需要自己去独立去解决很多问题。等到孩子新鲜感过去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耐烦的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的话,孩子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所以要培养孩子这些能力
第一种、基本的自理能力
幼儿园毕业前最起码孩子要学会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梳头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作息习惯。每个小朋友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做就需要父。
还有老师来教他们一点一点地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做,但正如材料中的父母那样子,有许多家长是舍不得孩子吃苦导致他们事事都要依赖父母。
等他们长大需要去独立生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在学校里不仅仅要求是要学会学习,更要求他们要学会生活,具备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才能够是他们更好地成长。
第二种、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若孩子学不会合群,必然会走向孤僻之徒,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合作,是我们从小到大都需要学习提升的一项能力。
而具有一定的与他人交流的和表达自我的能力,是与他人交往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敞开心扉用真诚的话语。去和别人沟通,同时也要学会信任和倾听。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尊重,待人接物,要落落大方以诚相待。会影响到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种、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幼儿阶段的小朋友来说,我们在日常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幼儿园阶段,在学习上,我们引导孩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正确的坐姿,以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等等。
主要是培养他们的专注能力及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会珍惜时间等这些良好的品质,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会带来很多好处。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家长的督促教育,帮孩子们养成自己系鞋带,收拾书包,准备学习用具的良好的习惯,这样他们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就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处理这些问题而让家长和老师担忧。
如何顺利渡过幼小衔接
首先、应对作息时间的不适应
幼儿园的课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课堂教学并不多,小学之后,要接受系统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午睡时间减少。因此孩子容易出现早上起不来,下午打瞌睡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家长可以提早的帮助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作息时间,例如为了让孩子可以按时的早起,家长在晚上可以安排他们早一点睡觉。
在幼儿园毕业的一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将原先午休的时间为孩子们安排一些活动,让他们逐渐的养成不睡午觉的习惯。
其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个习惯需要我们从哪怕孩子一两岁开始,陪伴他们阅读,多一些陪伴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我们建议家长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与孩子们一同阅读读成长。
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之后,会更加容易适应这样系统的学习。这就要求日常要很注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要帮助他们选择好书引导和鼓励他们阅读和学会阐述故事。
小诗桐成长日记寄语:
儿童在幼儿园阶段所能够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为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家长要避免过度溺爱孩子,要懂得适当的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的处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才是真正的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