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母亲是武汉大学幼儿园的第一任园长,她是原武汉大学小太阳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也是拥有30年历史的、多家幼儿园的教育连锁品牌小太阳的创始人。
如今,在花甲之年,她响应国家号召,整合内部资源,汲取西方经验,创办托育高端品牌托蒙乐。
年9月,她创立的第一家托育园在武汉光谷商圈落成,预计年4月,同品牌的加拿大园所也将落地建成。
她就是汪红女士。
这位在武汉大学出生、读书、工作、退休的幼教专家,有着什么特别的经历,她创立的托蒙乐发展方向如何?
本期《齐胜精英访谈》带您一同走进托蒙乐,深入了解托蒙乐品牌创始人汪红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托蒙乐汪红的创业故事
1
湖北幼教圈的母女园丁与新中国共成长
汪红女士是小太阳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年过六旬,可能比我母亲还要年长,在早幼教领域里,她是我采访过的人中最资深的幼教专家。
如果要说起她和儿童早期教育的渊源,要追溯到她的母亲。
汪红的母亲(下文用简称“汪母”)出生在20世纪初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目睹并亲历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内心萌发了浓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那时的中国千疮百孔,幸运的是,在青年时期,她接受了当时女子最高、最好的教育,并顺利从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攻读的是师范专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母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省笫一小学工作(抗战期间省一小迁往恩施)。历经8年抗战胜利,汪母随校重新回到武汉。
那时的中国的百废待兴,武汉大学也刚从四川乐山迁回武汉,很多教师的孩子需要上学,于是武汉大学找省女师求援,省女师段奇璋校长向武汉大学推荐了汪母。
年,汪母来到武汉大学联合武汉大学几个教授夫人创办了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所附小幼儿园(当时武大),汪母作为专业人员理所当然被推举为主任(即园长)。
汪红的哥哥便是这个幼儿园第一个学生。
十年后,汪红出生了,是家中最小的妹妹。
2
在历史洪流中激荡
母亲让教育不缺失
三岁时,汪红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
七岁时,刚刚开始上学,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十多岁,中学时期,开始了“上山下乡”运动。
年幼的汪红在历史的洪流中飘摇,母亲便成了美好的道德标杆,家便成了躲避风浪的宁静港湾,书便成了获得智慧与力量的精神食粮。
母亲给他们订阅了适龄的杂志,哥哥姐姐们读《知识就是力量》,汪红读《小朋友》。
每天回到家里,每个人都抱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读书成了如同吃饭睡觉一般自然的事情。
每一本书都被翻阅、被珍藏,汪母还将全部书册装订好,哪怕下放到农村什么家具都没带,这些书却一本不拉下全带着。
孩子们在文化匮乏的革命年代,靠着母亲对儿女的深谋远虑,坚持着对求真的探索热情。
大量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开阔了汪红的眼界,在那个封闭的时代,书籍便是通向外界的一个窗口,即使不能从窗口走出去,却能让孩子看到了光,看到了美好,看到了未来。
从小学到中学,汪红一直都做班长,这小小的荣誉在年幼的汪红眼里却是大大的责任。身为班长,汪红有机会承担更多集体的责任,帮助同学、协助老师、组织活动,在一次次行动与奉献中,她学会了如何做一个集体的领袖、如何促进一个团队的进步。
在幼年的日子里,母亲便支持汪红学习使用缝纫机。在一穷二白的年代,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和收音机一并称作“三转一响”,缝纫机是一个家庭的主要宝贝。
汪母没有把年幼的汪红当宝贝疙瘩捧在手里,没有怀疑孩子的能力,鼓励好奇的她去尝试、探索。
从7岁给自己的衣服打一个补丁开始,渐渐地,汪红开始熟练操作缝纫机,不到16岁,她便能够给自己做一整套衣服了。
3
在武汉大学“生根发芽”
与先生一起开办生产技术研究所
时间转眼即逝,成长在武汉大学的汪红,如愿进入武汉大学读书。理科成绩优秀的她选读了生物科学专业,选读文学为第二专业。
毕业之后,成为了生物科学院的一名老师,主攻科学研究,在实验室里,她遇见了未来的先生。
很快,她和她的先生就成功研发了一项应用技术,并申请了专利,这是武汉大学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第一个专利,并推广实施成功,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先生看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巨大前景,希望效仿日本的应用技术研究所,打造中国的应用技术研究所,便批准成立了汪红和她先生创立的武汉大学第一个从事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机构——武汉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
4
机缘巧合出版幼儿教育方案
创立连锁品牌幼儿园
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吧,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汪红特别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