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我市启动“开学模式”。
热热闹闹的报到第一天,那些最有可能“不在状态”的幼儿园“萌娃”们表现的还好吗?记者走访了市区几所幼儿园,带您一探究竟。
中班大班秩序平稳,小班“哇”声一片
昨天早上7时20分,记者赶到市二幼时,已有十几位家长领着孩子在门口排队等候开园了。
当天,这家幼儿园的中班、大班开学。家长和孩子们自觉排队,报到现场井然有序。
“孙女上大班了,在家总念叨老师和同学,盼着开学。她6点就起床了,我们7点赶到幼儿园,排在了队伍最前面。”市民解永才说。
告别家人、检测完体温后,孩子们与等候在幼儿园门口的老师来个拥抱,再被一一引领至相应班级。
记者在市二幼多个班级门前看到,孩子们自行换好室内鞋,挂好书包,来到教室,和同学们聊天,玩玩具,等待上课。
记者走访了多家幼儿园发现,中班、大班的总体秩序比较平稳。
在小班、中班、大班一同开学的运河区海纳幼儿园,情况有些不同。站在楼道里,耳边不停地传来“哇哇”的哭声。
“呜呜呜,我要找妈妈”“我想我奶奶”“我要回家”……小班的孩子们,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小声啜泣,有的则躲在一边紧锁眉头。老师们忙得团团转,刚哄好这个,那个又闹了。
还有一些孩子比较懵懂,正呆望着哭闹、“作妖”的小伙伴。不过,也有一些孩子很快适应了环境,玩着玩具,结识新朋友。
家长们或淡定,或兴奋,或动情
昨天一大早,市民林然带着儿子赶到新华区七彩阳光幼儿园小班报到。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林然最近有意训练他自己用餐、穿脱衣物、表达需求等,还不时在家模拟一些场景,让孩子明白如何与老师、同学们和睦相处。
昨天上午,在运河区海纳幼儿园门前,市民李辰一边捏着儿子肉嘟嘟的小脸蛋,一边开玩笑地提醒他在幼儿园别吃太多了。“‘神兽归笼,普天同庆’,我真有种解放的感觉。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家长不要顾虑太多。”李辰说。
“我女儿对海鲜过敏,请老师们多留意,谢谢了……”排在李辰后面的市民张明亮向老师嘱咐了几句。和女儿道别后,孩子没哭,他转身离开时却红了眼圈。
张明亮动情地说,女儿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心情很复杂,既为孩子可能出现各种状况而紧张、焦虑,又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期待。
“萌娃”大闹幼儿园,老师用上妙招
“我们允许孩子哭,并积极回应他们的感受。孩子闹着找妈妈,我们通常这样安抚:‘宝贝,老师知道,和妈妈分开让你感到难过。别担心,老师陪着你。等你回到家,就又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市二幼老师毛国芬说,接下来,老师会邀请哭闹的孩子当小帮手,让他们做一些摆碗、挂毛巾、擦玩具橱等力所能及的事,并适时赞赏,帮助他们在新环境中收获价值感、归属感。
市三幼老师王会娟介绍,9月1日,大班、中班小朋友开学后,幼儿园举行了以“我升班了”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通过举行升国旗仪式、集体教育活动等,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大哥哥、大姐姐”的新身份,唤醒他们的成长自豪感,冲淡他们与家人分开的焦虑感。
金思维幼儿园通翔分园园长和巧燕说,孩子哭闹了,老师们会用拥抱、倾听、转移其注意力等方式安抚他们。如果不起作用,就让他们静一静。等孩子的不安情绪过去,老师们会再去安慰他们。
帮孩子战胜焦虑,家长要做好三点
如何帮助孩子们战胜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记者为此咨询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帆。
杨帆说,孩子突然离开家人怀抱,来到陌生环境,肯定会不适应,会有不安情绪。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不应训斥或不理睬他们,要积极引导他们适应环境变化。
有些孩子入园后,会通过哭闹、拒绝吃饭、拒绝大小便等方式表现出自己焦虑的情绪。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离开熟悉的环境,担心家人不要自己了;二、在陌生环境中,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对未知感到恐惧;三、父母焦虑的状态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一、可采取逐步分离的方式减缓孩子的焦虑情绪。比如,孩子入园前,暂时和孩子分离一段时间,训练他们的独立能力;二、提前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或老师,减少他们的不确定感;三、擅用积极语言,多关心孩子,消除孩子的负面感受。
来源:沧州晚报记者代苗苗魏志广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