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不少孩子进入到幼儿园的新生活时,都会表现的比较内向、胆怯、不太敢跟同学、老师交流。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是刚去幼儿园还没有适应,只要再过一段时间就好。
但是,过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家长又发现,孩子身上这一种情况并没有得到解决,依旧的胆小、不合群。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这样一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展。
二宝刚去幼儿园那会,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其他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玩具、做游戏,二宝却孤零零地在一旁看着。当其他小朋友主动邀请二宝一起玩耍的时候,二宝却是拒绝了,还表现得很抗拒……
其实,跟二宝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不喜欢进行集体活动,更喜欢一个人独处。但是,这样一种不合群的行为表现却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
孩子为何会“不合群”
第一、孩子的性格比较敏感
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看到班上的同学在窃窃私语,孩子看到后就觉得对方是在讲自己的坏话。这样一种心思敏感的孩子,就很容易误解他人,导致自己没办法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
一个心理非常敏感的孩子,内心是非常脆弱、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理解。
第一、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
有很多时候,家长自认为自己是在保护孩子,但实则是在害孩子。看到孩子玩滑滑梯摔倒了,家长立刻把孩子抱起来,还一边念叨孩子没有听自己的劝说,非要玩这个滑滑梯。
家长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在保护孩子,让孩子少受伤害,但却限制了孩子的玩乐与探索,也增加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感。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后,没有了可依赖者,就会显得很慌张、害怕。
孩子不合群,怎么处理
第一、了解孩子的想法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大不相同,导致他们不合群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家长应该跟孩子好好聊一聊,可以旁敲侧击的去问一下孩子对于班上一些同学的看法、态度,问一问孩子最喜欢班上哪一个同学。
然后,家长再根据孩子的一些反应去了解孩子想不想要交朋友。如果孩子是想要交朋友的,但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社交才显得不合群,那么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一些帮助。
第二、为孩子提供一些社交机会
想要培养、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平时应该多带孩子出门去走动,老是让孩子宅在家里,他们的社交圈子就会比较窄。
多带孩子到一些小朋友较多的地方,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如果孩子表现得比较害羞,家长也不要责怪孩子,可以陪孩子一起,让孩子慢慢适应。
如果孩子实在是不喜欢出门,那么家长也可以通过看动画片、玩游戏等等方式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小孩子都是很喜欢玩游戏的,家长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朋友来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
家是孩子最熟悉的地方,孩子可以更加大胆的去社交,而在游戏的过程,可以提高孩子之间的一个互助、交流,从而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第三、教导孩子一些社交方法
幼儿园的生活也是一个小集体,如果孩子表现得很自私,总是不愿意护着玩具、不愿意和同学分享,那么孩子是很难结交到朋友的。家长平时可以给孩子分享一些社交的技巧,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家长平时带孩子出门玩耍的时候,可以带上一些小玩具、小零食,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伙伴,并结交到自己的好朋友。
同时,教导孩子要学会文明礼貌用语,不要对他人讲脏话。经常对同学说谢谢、请……学会文明用语,更有利于开展良好的社交关系。此外,还要让孩子懂得团结友爱,不要过于自私,要懂得尊重他人、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
第四、利用榜样的力量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悍的,家长应该要懂得以身作则。如果家长也成为一个社交达人,孩子也会通过家长的一些为人处事中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与“受欢迎”的孩子多接触,人群中,“受欢迎”的孩子的社交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在社交上也会比较主动。这就与孩子的内敛、被动,形成了一个互补。
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受到朋友的影响,变得乐观、爱交友。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利用故事书、动画片中一些典型的人物对孩子进行一个引导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育儿小树寄语:
导致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原因进行“对症下药”。以上提到的一些原因,家长可以看看自家孩子身上有没有,也要好好学习以上的4个提高社交能力的小技巧。平时,也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以及孩子的想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