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伙伴,都会在家庭中融入到集体中。接触不同性格的伙伴。
特别是3岁之后步入幼儿园,就是集体生活的一个新的开始。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有自己的朋友,虽说这个时候的交友很简单,看也是矛盾频发。
大宝今年刚刚上幼儿园,这上一个幼儿园就因为和伙伴相处的问题,老师已经多次找我谈话了。说大宝总是喜欢推、打小朋友。
我也针对此问题多次地进行说服教育,可是收效甚微。相信很多家长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和我一样很担心,毕竟以后的路还长呢,总是这样怎么能行呢。
01孩子为何容易和伙伴发生冲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自己的小伙伴发生冲突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彼此之间会有冲突呢?跟以下原因有关。
原因1、独生子女家庭
独生子女的家庭的孩子,非常容易养成以自我为核心的一种性格。因为家里没有别的伙伴玩耍,父母基本上都可着孩子的意愿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多多少少都容易养成一些自私的性格。这样在集体中的时候也这样以自己为中心,就会和伙伴有冲突。
原因2、溺爱下长大的孩子
除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为中心,如果父母总是溺爱孩子,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交。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无条件地妥协满足,容易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
这样在集体中根本就不会有朋友,在集体中凡事都依着自己的性子来,让谁都像父母那样宠着自己,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性格使孩子和伙伴之间就会频发冲突。
原因3、父母的影响
家庭环境、父母都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之间总是争吵不断,家庭氛围不和谐,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很自卑,缺乏安全感。
当他们融入集体的时候,就会总是觉得低人一等。一旦有这个心理,发生矛盾的时候受伤的那个人肯定是他们。
而且父母如果比较暴力,彼此之间喜欢动手吼叫,不能好好沟通。这些行为也会被孩子模仿,让孩子变得和父母一样,也会用错误的方式来处理矛盾。
原因4、缺乏规则和社交技能
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这些小事之所以会引发矛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就是不懂得守规则,什么都顺着自己的心思来。
比如在和伙伴一起玩竞技游戏的时候,孩子不守规则,为了自己胜利还作弊。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引发他人的不满。
再加上孩子不懂得如何解决问题,缺乏社交的能力,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也就和伙伴出现了矛盾。
02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到底该不该管
关于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到底该不该管,很多家长都会很矛盾。一部分家长会认为这是小孩子之间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就好了,可是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反而激化了矛盾。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小孩子不懂得解决,还是父母出面比较好,于是父母就会出面,跟两个孩子讲道理,让他们象征性地握手言和。
结果呢就是虽然暂时平息了矛盾,但是平时的时候依然也会总是出现矛盾,并且次数也会逐渐增多。
因此对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问题,以上这两种方式都是错误的,父母不能任其发展,让孩子自己解决。也不能干涉过多,只要平衡好这两点,就能很好地处理问题。
03孩子有冲突父母正确的处理方式
管和不管都适合,平衡好这两点,做到科学的引导和介入才能解决冲突的问题,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知其原因询问经过
发生冲突的这行为肯定是会有原因的,当发现了孩子之间有冲突,父母就要懂得问其原因,询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让每个孩子都能表达。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对于小孩子的冲突来说还是很简单的,在表达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轻松地知道谁的错误。
这时候家长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偏不向。不袒护自己的孩子,也不用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其他的孩子。
第二、在家长的引导下自己解决
知道了原因后,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理由,父母这个时候可以充当一个调解员,让孩子自己想想看怎么解决。
家长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想想看事情解决的好方法,引导和鼓励孩子去表达。然后给予成人的建议,既可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在相处的过程中也容易形成其同理心,方便后面的和解。
第三、提升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交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守规则,知道每个人都要遵守,懂得胜不骄败不馁。当别人获得胜利时自己也不嫉妒。同时也要学会一些社交技能,比如打招呼,懂得谦让和分享,会自己判断正确,有是非观。
管教参考寄语: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只要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就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要放置不管让孩子自己解决,更不要总是出现,实施干预。
提升孩子的自我认识,树立规则意识,学习一些社交技能。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先询问知其原因,再来处理,才是解决冲突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