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过完了情人节、元宵节,我们终于把漫长而幸福的跨年之旅走完了。大家开始收收心,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
这不,我家皮蛋今年9月份要上幼儿园,为了让他有个安静平稳(省心省力)的过渡,我们决定先送他去小托班适应适应。
第一天,本以为会惊天动地,结果皮蛋在懵的状态中被托班老师带走,一整天很安稳(只是害怕地坐在座位上,几乎不敢走动)可把我们大人给紧张得不行;
第二天,被老师抱走时,他只是抓了抓我的手,叫了声“妈妈别走……”然后进教室玩了起来。
第三天,本以为没啥事了,结果他死死地l拉着我的衣袖,哭得是惊天动地,“妈妈别走,妈妈别走……”看着他声嘶力竭的惨状,老母亲也没忍住老泪纵横……
第四天,从早上起床开始,皮蛋就开始各种磨蹭、求抱,刷牙、穿衣、吃饭一项项都像在刻意拖延时间,终于到了托班楼下,他开始疯狂地拒绝上楼,使尽吃奶的力气跟我抗衡,大声哭喊着“我不要去,我不要去……”惨不忍睹。
第一天乖,第二天闹,第三天大哭大叫?你家娃子上托班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孩子入托入园大哭大闹”的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孩子的这种反应,其实就是典型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学龄前的孩童,尤其婴幼儿,因为与妈妈或者其他亲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称离别焦虑。
通过观察,专家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1)、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2)、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吵闹的动作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3)、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孩子们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反应,是因为他们从家庭迈入托班或者幼儿园,生活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心理断乳期”。
1、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在家里,孩子对衣食住行、玩具摆放、吃喝拉撒都很熟悉,很有安全感。入托入园之后,活动室的环境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鲜的。无论是桌椅的摆放还是盥洗室的设备等都与家中不同。这让他们在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和不安。
比如,有的孩子在家中大小便时使用坐式的尿盆,而幼儿园的则是小便时候使用站立式的小便斗,大便时用抽水马桶,孩子们就会感到不适应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2、生活照料者发生改变
很多孩子在家里,是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所以他的需求会在第一时间被满足;而入托入园之后,师生比例达到1:10甚至是1:20,也就是说一位老师要负责照顾10—20个孩子,孩子就不可能时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