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摘要:小朋友和家长都会有分离焦虑,上幼儿园时的“分开”是家长和孩子都要去学习、锻炼、适应的。
每年的开园季,新入园、入托的宝宝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面对和家人的分开,出现不愿意入托入园,甚至大哭大闹、粘着家人不肯离开等一系列反应。中秋小长假后,将迎来开园的第三周,还有一些宝贝没有适应,更是让父母担心宝贝在假期结束后“故态复萌”。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宝宝调节心理状态,缓解入园带来的不适应,在假期过后也能顺顺利利、开开心心返园呢?对此,听听专家们的建议吧!
Q:老师您好!我家娃32个月,第一次入托时娃一个人站墙角坚决不参与任何活动,哭过几轮尚可安抚。第二次照旧,一次大哭不止后妈妈进班安抚,此后妈妈若走就依然嚎啕大哭。请问这个情况怎么办?
李晓文:
幼儿接触新环境,肯定不适应,会紧张。进入幼儿园,更是全新环境,一整天吃喝拉撒全部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和养育者,肯定会非常紧张,哭也很正常,只是哭的时间长短不同,因为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但是大人紧张就不正常了,要学会理解孩子要经历必须经历的,经历了这些才能长大。正如学走路肯定会摔跤,大人不紧张,孩子的紧张就能得到缓解。大人紧张会造成孩子更加紧张,大人不敢让孩子在幼儿园去练习适应,孩子就尝不到幼儿园新生活的快乐,而且不利于性格发展。
Q: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早上醒来就开始焦虑,走进幼儿园开始哭。孩子平时比较内向,性格敏感,在幼儿园不哭但是也不和别的小朋友和老师交流。请问家长在家要怎么帮助他?
胡育:
这个年龄的宝宝有分离焦虑,这是正常的。只是您家宝宝的这种焦虑时间可能比较长。建议家长与老师沟通,一起商量一个比较适合你宝宝如何逐步适应幼儿园环境的方案,他们很有经验。
建议:
首先,可以先缩短宝宝在园时间。如:前2周先回家吃午餐;后2周,午餐后回家午睡;再2周后在园午睡后早些回家,逐步延长在园时间。
其次,让宝宝带一件他最喜欢的玩具去幼儿园,有一件他可以依恋的物品会减轻他的焦虑。
最后,家长去接宝宝时,可以向老师了解些当天宝宝在园的表现及幼儿园安排的活动等,回家后多和他聊聊当天他在幼儿园的开心事,放大这些他觉得高兴有趣的事,甚至重复再现。让宝宝留下较深的印象,使得他逐渐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
Q:孩子如今2岁2个月,上了3天托育中心。现在他连做梦都会说:“不想上幼儿园!”对于这段入园的适应期,作为家长该怎么正确地引导孩子?
蔡丹:
小朋友不喜欢上幼儿园,刚刚进幼儿园的时候会大哭大闹,并且排斥去学校,确实有很多家长看到这样的情况比较担心和焦虑。一般来说,之前没有上过早教机构或托育机构的小朋友,刚进园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期的入园焦虑。这种入园焦虑,可能会表现为哭闹,或者就像这位家长说的,晚上做梦也会说不想去幼儿园。还有早上起床磨蹭赖床、到了幼儿园门口哭闹加剧等情况。
首先,家长不要太担心。因为小朋友在家里已经有两年了,他的生活是非常自如和自在的,家里的带养人基本上都是顺从孩子的,孩子想吃什么或者有什么需要,甚至可以不通过言语表达,家人都已经比较清楚了。所以小朋友在家里会形成对主要照料者非常强大的依恋。去了幼儿园以后,陌生的环境会让孩子出现不安全感。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
第一,家长要坚持送孩子入园,如果孩子通过哭闹发现他可以不去幼儿园,他就会通过更加严重的哭闹来告诉你们:“我拒绝上幼儿园!”所以坚持去幼儿园比较重要。
第二,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幼儿园里好玩的事情,来鼓励他去上幼儿园,和小朋友接触,和老师接触。老师会非常有经验,比如有些老师看到哭闹的孩子,会把他抱起来。因为两岁多的孩子也非常希望有一个能够照顾自己,给他安全感的老师。如果孩子把注意力或者依恋对象,从家人转变到老师身上,这种入园焦虑就会降低很多。入园焦虑,可能会在第一学期经常出现。有的孩子一个月左右,可能就会逐渐降低焦虑感和不安全感,有的孩子时间比较长,需要三个月。小朋友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善,经常容易生病,所以在第一学期,很多家长都会经常请假休息,导致生活不是太规律。如果能够坚持去入园,还是鼓励家长把孩子每天都送去,鼓励他,接受他的哭闹,正常地拥抱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建议晚上和周末家长要更多地陪伴孩子。刚入园,孩子在学校里有一些害怕,晚上可以多给他鼓励和拥抱。周末的时候还可以一起去参加亲子活动,来增强他心里的能量和安全感。等到孩子发现他每天都可以去学校,晚上也可以回家,爸妈依然跟自己在一起,他也会逐渐习惯幼儿园的生活,逐渐习惯同学之间的交往。
最后一点,分离焦虑是双方的。小朋友很担心,同时家人也很担心。所以这种分开是家长和孩子都要去学习去、锻炼、适应的。相信孩子们会适应得非常好,家长要给他一点时间,给他一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