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时期,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所以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困扰教师和家长的头等大事,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生命安全也是关系到无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在目前阶段,一些幼儿园内安全事故频发,也为幼儿的安全管理工作敲响的警钟。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幼儿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缺失、安全系数较低以及幼儿自我能力保护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幼儿园管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在幼儿园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四点安全问题,首先是幼儿园的安全制度并不完善,部分领导存在侥幸心理,在教学过程之中更为重视教学评级,对于学生安全以及制度等是不重视的,将所有的工作都落实到了打造机构名气之上而忽略了学生安全管理,这必然导致在监督检查过程之中由于制度的缺失而造成工作的疏忽。以至于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就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缺乏安全意识、做事马虎、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之中并不注重教导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使幼儿在面对困难时有畏难心理。甚至于有一些教师矫枉过正,为避免发生安全事件基本在教学活动中并不安排户外活动或者是在教学时带给幼儿很多的约束和限制,这使幼儿一旦失去控制那么很容易会造成了安全事故。第三,就是幼儿园部分环境之中存在安全系数低的问题,例如一些比较大型的户外玩具,如果不进行定期检修,那么时间长了可能会因为螺丝或者零部件等的松动而造成安全隐患,其次建筑物内可能会有锋利的棱角、活动场地的凹凸不平以及电线老化等都有可能造成事故。最后就是幼儿在当前时期依然处于防范意识差、身心发展不成熟的时期,所以具有这着探索、好动以及好奇的心理,在活动之中并不能依据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危险性,对于其行为后果也不可预见,所以在面临安全危险时并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也有很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的策略
2.1提高教职员工安全意识
在幼儿时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同时它是幼儿安全的保护者,教师一定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强化安全意识。幼儿园的园区管理者可以建立一些相关的奖惩制度,将幼儿的安全意识管理工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与评优评先活动等将结合。其次,幼儿园的领导者也要注重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幼儿阶段,学生可能表现出很多类型的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在幼儿阶段学生所出现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总结在以往比较高频的安全事故类型,针对性的整理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幼儿的防范意识,具备处理安全教育事故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参加一些安全教育讲座,掌握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带给学生更加严密的保护。其次要注重提高幼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加强对于幼师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从而爱岗敬业,呵护幼儿的童真心理,将确保幼儿的安全作为教师考核的头等大事,从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2将安全意识渗透到幼儿的生活
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也要注重为幼儿渗透安全教育,从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将每周的固定时间作为安全教育的专题讲座,整合在各学科之中所出现的教育教学素材,以渗透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可以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安全事故的演练,以防火、防震等内容为主,根据各地区的特点而调整主要方向。教师在此前制定一些较为详细的逃生方案,在教学时指导幼儿掌握逃生动作以及逃生路线,使幼儿具备相应的逃生技能。在日常的安全教育教学之中,教师也要贯彻落实安全意识,以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幼儿受到伤害,使幼儿在面临问题时可以保护自己。可以注重于家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培养幼儿吃饭前吹一吹避免烫手烫嘴的习惯;走路时靠右行驶,减少因车辆快速通过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吃饭尤其是吃鱼时不可嬉戏打闹,以避免气管内卡进异物,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所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教师与家庭积极沟通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躲避灾害,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可能一些很少参与体育运动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受伤,而奔跑灵活、活泼好动的孩子因为反应敏捷在问题来临时可能就会更加快速地调整自己,所以磕碰也就会少一些。
2.3其他
除此之外,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也要加强对于环境的管理和强化,定期维护大型器具,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安全隐患,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而且教师也要时刻观察,以便于一旦出现问题,教师也能及时赶到现场,及时处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幼儿。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首先要健全教育教学制度,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调整幼儿园的环境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之中具备更为坚实的基础,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