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1
教材内容分析及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本册教材所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二是指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如下编排结构:结合情境图――你说我讲――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五班和六班的数学课。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等都充满好奇,充满憧憬,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到小学生的“学习为主”;从“无规矩”到“遵规矩”;从“无知”到“懵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堂常规:上课怎样和老师打招呼,怎样听讲,怎样交流,怎样摆放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怎样收拾书包,以及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近期必须学会的,我们老师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做这样的训练工作,看起来一个简单的口令,一个简单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想要孩子们做到整齐划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任重而道远。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