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有快3岁宝妈朋友开始着急:“你说我家宝贝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找个什么样的园呢?怎么知道适不适合孩子呢?”是呀,公立园挤不进去,民办的选择那么多,挑花眼了呀!”
孩子择校是很多父母的一大难题。学费?地点?老师素质?园所环境?教育理念?什么最重要?这么多考量因素活脱脱地把我们逼出了选择困难症。
当前虐童、安全事故频发,家长都是忧心忡忡,生怕选择错了园所害了孩子一生。公立园相对事故少,但是很难进,很多家长最终还是会选择私立园。
私立幼儿园有自主决定课程和经营的权利,所以园所都各有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做选择呢?以下三大选择误区是很多家长都会踩的。
不要让“心理作祟”影响了正确选择
误区1、没有把我当大爷的就是烂的
招生老师,是每位家长在挑选民办幼儿园的时候一定会打交道的。他们相当于幼儿园的销售人员。
有的家长会因为觉得招生老师不够热情,服务不积极等原因,或者对她个人有其它意见,就否定了整所幼儿园,这种心理效应是“首因效应(PrimaryEffect),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带来的先入为主的感觉,如果对其他人或者事务第一印象感觉不好的话,那么就会本能地不愿意再多接触。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同一张照片给两组人看,和A组说这个人是凶犯,和B组说是位科学家,并让两组人根据外貌来描述其性格。结果显示,A组的人会说这个人目光凶狠,B组的人会评价他目光深邃有头脑。实验表明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势,会让人继续偏向发掘对方积极的品质。反之则反。
实际上,在各大学前教育会展做教师培训的时候,知道哪类课程是园长和老师最爱上,最火爆的吗?不是教育类课,是招生课。
民办私立园与公立园的区别之一就是要自主招生,自负盈亏,所以招生是每个私立园园长的首要任务。私立幼儿园更像是一个产品,需要在家长决定购买前把它包装好,很多学校是“跪舔”家长。不过有些园所因为教学口碑比较好,生源足够,也就没有太在意招生工作。
所以家长不能单单只依靠招生老师的热情来断定这园所的好坏,更应该从多方面去综合判断。虽然招生老师可能不热情,但是家长们也不要直接判断幼儿园的质量很差,错过了好园。
误区2、国外的就是高级的
“蒙台梭利,森林教育,瑞吉欧,STEAM,华德福,傻傻分不清楚。”
虽然并不是外国的月亮一定圆,但是我们总觉得沾点洋气的幼儿园会质量更高,课程更好。自己搞不搞得懂这些教育理念,能不能区别它们的不同不要紧,以为只要幼儿园带着这个洋气的头衔就一定靠谱。
家长在择校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光环效应(haloeffect)”,觉得那些由国外引进的教育理论,尤其是最新、最火的理念就是最高端的,导致认为幼儿园也是最好的,从而忽略了很多应该重视的其它教育环节的细节。
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看事情时,会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当某件事的特性给人们很好的印象后,人们对它的其它特性也会评价比较高,不能客观地做出判断。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们会把倾向把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标签贴到长的好看的陌生人人身上;而把消极评价的词给长相一般或者不好的人。
先不评价这些教育理念或者引进课程是否真的更好,实际上,也有很多幼儿园只是打着这些高端教育理念的旗子招生,实际上没有注重教育贯彻和实施。
后院撒点沙子放个木墩就是森林教育?
混龄在一起上课就是蒙台梭利?
开个主题课程就是瑞吉欧?
这些答案统统是否定的。其实不管哪一种教育课程或者理念,只要不是强迫知识灌输,能做到激发孩子兴趣,培养社会能力就足够了。
比如前段时间瑞吉欧理念很火,不少幼儿园都打出了这个名号,我们也都趋之若鹜。可是实际上,瑞吉欧教育法对老师素质和师生比例都要求极高,因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