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学都不教拼音了,提前学拼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每到孩子幼升小阶段,家长会被一些网络上的传言搞得更焦虑了。
大部分家长主张提前学习拼音:
“我自己拼音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自己没法在家辅导,还是请校外机构老师辅导一下比较保险。”
“民办小学面试要不要考拼音?反正不管考不考,入学都要学的,提前学一点也让孩子容易适应。”
“我们小时候都是先教拼音,学完再开始学认字,现在据说是认字和拼音一起教,这样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了,还是先学点拼音打基础。”
“幼儿园大班时,班里就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提前学了拼音,万一小学老师看那么多小朋友都有了基础,进度就加快,那我们家零基础岂不是很伤?”
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反对提前学习拼音的家长:
“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万一一开始就教错了,以后学校老师要把孩子的错误想法纠正过来会很吃力。”
“孩子入学后发现上课教的拼音内容自己都会,就不用心听了,东张西望,反而不利于培养学习习惯。”
“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孩子在幼儿园玩玩闹闹就好”
那么究竟是否要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拼音呢?
上海的一些专家通过数据调研和经验分享揭示,面对“幼小衔接”,拼音无须早学,入学准备更应重视兴趣与习惯。
首先要肯定一点,小学的课程包括拼音的课程。
小学有8周左右的“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可基本获得汉语拼音的认读与拼读能力,再通过8周左右的“看拼音读课文识字”,可强化巩固拼读能力;到二年级结束时,能正确拼读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会查阅字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那么孩子实际的学习状况如何呢?
(1)调研组选择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期末,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4个节点,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不同类型小学的低年段学生参加笔试和口试。
测试结果显示,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生认读与拼读能力平均达标率96.68%,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生的拼音能力平均达标率97.51%,四个阶段学生的拼音能力达标率呈现递增趋势。
这表明,现行的“拼音与识字、阅读相融合”模式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84%的学生表示喜欢上语文课,表明学生在当前的语文课上有着愉悦的学习体验。
入学前是否学过拼音、课外是否参加拼音补习在入学初期对测试成绩稍有影响,这种影响到二年级期末逐渐趋于消失。
所以说在学前阶段是否早学拼音、课外是否补习拼音对孩子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语文学习没有显著影响。过早学习拼音可能造成“事倍功半”!
在幼儿阶段,不宜进行系统的拼音教学。
一方面,研究表明,大班儿童学习拼音,对其音节意识的影响很小,因为音节意识更多地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教授幼儿拼音,虽然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拼音字母,对其语音意识的发展(特别是掌握首音/声母)并无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即使在幼儿阶段没有学过拼音,通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其拼音学习、语音能力,也能达到与幼儿阶段学过拼音学生的同等水平。
小学生学习拼音,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一旦进入机械状态(如单纯默写拼音),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严重下降,失去学习兴趣;反之,拼音教学如能与具体的汉字和课文内容学习相融合,可以增加学生关于拼音的记忆线索,进而提升拼读规则的学习效果。
提早学拼音,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刚入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至关重要。有些学前学过拼音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汉语拼音知识,会读、会拼了,甚至会写、会默了,不需要再认真听老师上课;久而久之,上课的专心程度便会弱于其他同学。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