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偏爱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1/

前几天,看到一个知乎问题:“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高赞回答是:

“没有底气,焦虑,易怒易躁,自负又自卑,处理关系走极端,碌碌无为,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矛盾且别扭……”

可到底要给孩子多少爱,才够呢?

我的回答是,孩子需要爱,但更需要偏爱。

何为偏爱?

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一直想品尝“车站便当”的滋味。

但是爸爸妈妈觉得她是异想天开,不理睬她。

只有爷爷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特意带小丸子去坐火车,买便当。

为了让小丸子充分体验“购买车站便当”的感觉,爷爷还假装小贩吆喝。

这就是偏爱。

这样的偏爱,足以抵消小丸子所有的失落。

很多家长可能不理解“偏爱”这个词,认为偏爱就是偏心,是溺爱。

但其实,偏爱并不是溺爱,不是过度宠爱。

而是一种真正看见孩子内心需求真正体察孩子内心需要的爱。

偏爱,是一种独特专属的爱,是一种明目张胆的爱。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是充满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

2/

被偏爱的孩子,内心更幸福

不被偏爱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周星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

“小时候跟爸妈出去逛街,想要玩具而他们不给买,但是我很想要,所以就闹着要,最后妈妈还打了我。”

如今年岁半百,身价过亿的周星驰,提起这件事,依然委屈得要命:

“你不给买,居然还打我”。

其实,星爷的委屈不是在于“家里穷,不能买玩具”,而是“父母不仅没看到我的感受,还打了我”。

有钱没钱,买不买,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重要的是,那一刻的自己是不被爱的。

而那些被偏爱的孩子,回忆起童年,总是充满了满满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网友

凌晨的房子说过:

“我喜欢吃草莓,爷爷就在房顶种满了草莓。

平时不让弟弟妹妹碰,只有我回家了才能摘。

因为有爷爷的偏爱,我就是放肆的“小霸王”。

爷爷去世之后,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给我这样的明晃晃的偏爱了。

很想念他笑着跟我说“爷爷永远支持你”的样子。”

这就是偏爱啊!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我喜欢苹果,你却给我一箱梨,还问我感动吗?从来没有问过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在大人眼里,或许会觉得孩子的很多事,看起来都很不合逻辑,甚至是微不足道。

但在孩子的心里,初到人世,有人理解自己、偏爱自己。

有人值得依赖,才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这个真实世界的风风雨雨呀。

爱孩子,请给孩子偏爱。

3/

被偏爱的孩子,长大更自信

不被偏爱的孩子,永远都觉得自卑

爱的本质,是成人的自修。

你爱孩子的样子,就是孩子长大后的样子。

幼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孩子对于父母传递的能量,爱或不爱、重视或忽略是非常敏感的。

纪录片《幼儿园》里,陈志鹏经常作为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小朋友。

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被早早接走时,内心是极其复杂的,情绪崩溃,眼睛里又满是焦急。

“妈妈是不是忘记我了?”

“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妈妈不接我回家了?”

……

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爱意的时候,当父母传递的是冷漠忽视的时候,孩子就能立刻感受到区别,长此以往,孩子也会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

在几岁孩子的眼中,爸妈第一个来幼儿园接我就是“偏爱”。

最近有位妈妈分享了一段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视频。

孩子上幼儿园的第四天,排队准备出门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妈妈。

还是一副假装坚强的表情,实际上小嘴巴向下弧度早就泄漏了娃内心的委屈。

等到娃被妈妈抱在怀里后,娃一边哭还不忘记表扬妈妈“你第一名,来接我。”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小,小到只需要妈妈做好放学第一个接他这件事,他就感觉无比的欣喜了。

偏爱孩子,不是花多少钱去富养孩子,而是你给予多少爱去丰盈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自信成长。

如同弗洛姆《爱的艺术》里所说的:“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积极回应“孩子表面行为下掩藏的内心需求”,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偏爱。

4/

被偏爱的孩子,更容易获得爱

不被偏爱的孩子,在感情中没有底气

爱是天赋,表达爱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就像《请回答》里的德善,家中老二,常常是被父母忽略的那个孩子。

过生日的时候,德善总是被要求和姐姐宝拉一起过,因为生日接近,一起过可以省下一个蛋糕钱。

每次过生日,大家都是喜笑颜开地为姐姐庆祝,只有德善闷闷不乐,仿佛自己就是多余的。

德善不仅一次跟爸妈说“要自己过生日”。

但是爸妈每次都打马虎眼“就今年一起过,明年开始单独过吧”。

结果,明年同往年并没有什么区别。

是爸爸妈妈不爱德善吗?

其实也不是,我觉得是爸爸妈妈没有用“德善明白的方式”去爱德善。

爱得过于深沉而又内敛,以至于德善感受到的是“从来不被爱、不被重视过。

长期在一个似乎不被爱的环境里生活的德善,总是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自卑。

明明漂亮而不自知,洒脱却不自信,在面对感情的时候,德善更是小心翼翼的。

她不敢先去喜欢别人,怕唐突了别人,只敢喜欢那些先喜欢自己的人,结果前两次都被伤害。

甚至,当她发现优秀的男生喜欢自己,也不敢求证,害怕变成一场空,害怕连朋友也当不成。

《我们的孩子:看见,倾听及改变》一书告诉我们:

孩子只有先拥有“被充分疼爱”、“有人花大量时间倾听自己的愿望”、“有人接纳自己的一切”等体验,才会充满自信,并进而与他人产生共鸣。

有人或许会觉得,过于爱孩子,会养坏孩子。

但抚育孩子,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安慰,而是心灵上的满足。

比如,经常给孩子做他喜欢吃的东西;

比如,在孩子放学的时候,第一个接他回家;

比如,偶尔接孩子晚了,也可以给他带个小礼物;

比如,在孩子生日的时候,为他举办一个仪式感满满的生日会;

……

在孩子生命的最初阶段,孩子需要多少爱,都请慷慨地给予。

我们也应该学会以孩子喜欢的方式,以孩子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大人们独一无二的“偏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