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儿童健康状况排全球第一,只因这个“绝招”。
执笔:毛宁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提到日本儿童,大家更熟悉的应该就是他们的抗冻和独立,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日本儿童的健康是独树一帜的。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年的报告称:日本儿童健康状况排全球第一,且死亡率和肥胖率也比较低,远远领先国内儿童,这让很多人都不禁诧异,这到底是为何?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为何国内小孩健康状况拼不过日本孩子
大家都比较熟悉日本儿童的“抗冻训练”,以及他们大雪天也光腿,肯定就有人要问了:“难道挨冻真的能提高免疫力?”
其实国内外有专家分析过这种现象,然后才发现,日本儿童健康状况之所以能保持全球第一,更多的是依赖于全日本都贯彻落实的学校午餐制度。
但让人费解的是,我们国内每个学校也都有午餐啊,都是养孩子,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1、营养师VS厨师
虽然都是在学校吃午餐,但我们和日本儿童的午餐其实有本质上的区别,而最为明显的,就是背后掌勺之人的差别。
日本的午餐是怎样的?
日本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在学校学生人数超过人的,都需要配备专职的营养师,主要是帮助孩子们树立营养知识和卫生教育。
而每周都会有专门的营养师搭配好符合儿童生长所需的营养午餐,并且会在午餐期间,针对性的讲解午餐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也就是说从食物的准备、搭配、到采购、烹煮和试吃,都会有营养师全程监督,然后会把午餐食谱带回家,让家长能够参考并且准备相对应的早餐和晚餐,确保孩子能够更好地摄入营养。
再来看看我们国内:
国内食堂大多都是品种比较单一的菜式,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比起来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并且和日本专注于营养不同,国内更多采取的方向是够不够讨喜,只要能获得学生们的追捧就行。
因为学校食堂最主要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厨师手中,因此更加注重的是口味,而不是营养。
2、后厨的环境不同
从日本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出日本校园的后厨环境比较干净、整洁,各种食材和烹饪用具、锅碗瓢盆等都井井有条。并且后厨的所有人都需要定期体检,除了最常见的健康登记情况,还需要尿液和便检;后厨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弄脏之后都需要定期的清洗更换,做饭之后也用仔细的用刷子清洁指缝,确保卫生。
而国内不能说全部,大部分还是能够看见后厨比较“脏乱差”的不拘小节,最近也有好几起幼儿园后厨不干净导致孩子们腹泻的事情发生,因此这方面我们还是有进步的空间。
3、食材的来源不同
日本有一个比较特别的项目就是学生们自己下地种菜,每个孩子有参与到劳动之中,就地取材既保证了安全无污染,还能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并且营养师还会针对每份食物排查过敏源,留样低温保存2周以上再检查。
国内的学生就餐环境还是相对而言,更加的容易吃到一些“惊喜”。
4、学生就餐习惯不同
每天的做饭时间,学生都要进行帮厨,通常是一个班的学生参与到做饭和摆放餐具的工作中;
而到了饭点之后,每个班会有值日生领取全班饭菜,然后依次发放;
在吃完之后,就会进行垃圾分类和打扫卫生。而在国内,最常见的就是学生吃完之后,随手放着然后赶着回去上课或者午休,中间可能还来不及消化,对肠胃不是特别好,午餐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任务”,单靠这一点,我们就拼不过。
为什么差异化会这么明显?
1、文化差异
日本的育儿政策比较全面,不仅给予全职妈妈更多补贴,还有诸多法律专门针对儿童的午餐;而国内更多是一日三餐不可少的“任务模式”,因此我们可以学习的是校园午餐制度方面的优势,提高厨师水平,保证孩子健康。
2、孩子饮食习惯
这不是学校自己就能做到的事情,需要家长行动起来,培育孩子健康饮食习惯,少吃垃圾食品、不挑食偏食、自己收拾饭桌、不浪费,让孩子参与到午餐教育中,而不是被动接受。
延伸阅读:盘点日本的几大“残酷教育”
1、死亡教育
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述了日本学校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过程——
老师给学生一人一枚鸡蛋,并做上记号放入孵化箱中,等属于自己的小鸡破壳而出长大的时候,学生们会给它们起名字,戴专属脚环,互相陪伴着度过整整天左右的时间。
最后等小鸡终于长大,学生们却要亲手杀掉自己的小鸡,并眼睁睁地看着它变成餐桌上的食物,最后还得吃下去。
这一课程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会珍惜生命,并且接受告别和死亡。
2、耐寒教育
这个想必大家已经有所耳闻,冬天裸泳,下雪天穿短裤、短裙上学,可以说日本的学生都是从小“冻”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