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上幼儿园和4岁上幼儿园,哪种更好这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早点长大,早点成才,他们把还不到3岁的孩子送进幼儿园,美其名曰,让孩子早点独立。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家长确实是因为家里没人带孩子,自己又要上班,无奈之下,只能提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

跟我们一个院子住的张阿姨的孙子周周就是2岁半入的园。

而与之对应的,有另一部分家长,选择了让孩子推迟到4岁才入园。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因为孩子3岁左右经常生病,体质比较弱,朋友担心孩子入园后,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所以,索性晚一年送孩子入园。

2岁半上幼儿园和4岁上幼儿园的孩子到底有啥差别呢?

张阿姨的孙子周周入园时2岁半,原想着,周周在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不会孤单,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大人也轻松,结果,入园之后,孩子状况百出,不是拉在裤子里了,就是孩子打人了。张阿姨除了每天接送孩子,偶尔还得跑幼儿园去给孩子送裤子,或是给被打孩子家长赔礼道歉。

张阿姨说,周周入园后频繁生病,一个学期下来,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看病吃药,比自己在家带累多了。若不是儿子儿媳坚持送园,想让周周早学东西,她真的不想再送园了。

自己累也就罢了,张阿姨还发现,周周入园后,脾气越来越暴躁了,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动手打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周周4岁才有所好转。

我的那位4岁才把孩子送园的朋友则是另一种状况。

她晚一年送园,最初是无奈之举,看着别的同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自己的孩子还窝在家里,她也曾十分焦虑,特别是看到朋友那些入园的孩子,能唱会跳,自理能力越来越强,学会了沟通和合作,她就特别的羡慕和嫉妒。

但等到女儿4岁送园后,她却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朋友的女儿是直接上的中班,从始至终,孩子没有因为上幼儿园哭过一次,不仅如此,孩子还经常跑去安慰别的孩子:别哭啦,妈妈会来接你的。

除此外,女儿还是老师的得力小帮手,经常主动帮着收拾玩具,摆放桌椅,拿着绘本给其他小朋友讲故事,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跟她玩,老师也特别喜欢她。

朋友特别庆幸当初晚了一年送园。

这两个例子,正说明了,有时候,快就是慢,而慢就是快。孩子的成长是有其内在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并不会让孩子长得更好,有时候,遵从孩子的生长节奏,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去适应,孩子反而能发展得更好。

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赛尔让一对46周大的双胞胎A和B做爬梯实验,他让A每天练习10分钟,6周后,A爬5级梯只需26秒,而从没练过爬梯的B则需要45秒。

第一轮:提前学爬梯的A,优势明显。

之后,他让A和B同时进行两周的爬梯训练,结果,B超过了A,10秒就爬上了5级梯。

第二轮:经过同样的训练,B反超了A。

格赛尔的结论是:46周练习爬梯,为时尚早,训练只会事倍功半,而52周开始爬梯,时间刚刚好,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自然是事半功倍。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因人而异

其实,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并没有一个定论,如果孩子准备好了,3岁上幼儿园就很好,若孩子还没准备好,家长可以适当延迟孩子入园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就算你家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也不建议3岁前送孩子入园。因为3岁前的孩子,还处于亲子依恋阶段,家庭抚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多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越早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会越严重,有的孩子甚至会性情大变,变得越来越暴躁。而孩子太小入园,也会更多地表现不多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调皮捣蛋等。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爱和照顾,而不是所谓优质的学前教育。再好的老师,也不如一对有爱的父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做好了准备?

若你的孩子以下3点达标,年龄满3岁,可以放心地入园,1到2周就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1、生活自理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吃饭、睡觉和上厕所这三项能力。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1)吃饭训练:可以在孩子1岁左右开始,给孩子准备好看的小勺小碗,让孩子主动学习用勺子吃饭。孩子吃饭的时间可与父母同步,父母给孩子示范吃饭的动作,并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赞赏。

2)睡觉训练:这一点从孩子出生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让孩子逐步养成固定时间入睡的习惯。如果能在入园前,让孩子的午睡时间与幼儿园的时间同步就最好了。

3)如厕训练:可在孩子18个月左右开始,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小马桶,给孩子示范动作。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如厕的意愿:妈妈,我想尿尿或拉臭臭。

2、基本的规则意识。

孩子在2岁半左右,他的逻辑和秩序感会逐步建立,为了让孩子很好地服从老师的指令,与其他小朋友更好地相处,家长在入园前要为孩子植入一些基本的规则意识。

家长具体怎么做?

1)多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和摩擦时,家长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去了解规则,比如,不能抢别人的玩具,如果想玩,可以提出自己的请求,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玩。

2)借助一些优秀的绘本,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规则。

3)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自我为中心,家人不要太过宠溺孩子。

3、强健的体魄。

大多数孩子入园后都会经历一段频繁生病的时期,这是因为孩子体质还比较弱,一个老师要同时照顾多个小朋友,无法像家里那样为孩子提供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精细照顾,孩子很容易生病,而且孩子们还特别容易交叉感染。

要想让孩子尽量少生病,只能增强孩子的体质。

需要家长做什么?

1、给孩子接种疫苗,这能预防很多儿童常见的疾病。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

3、多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

4、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5、多带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加强身体的锻炼。

虫儿妈妈说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赢在起跑线,但3岁前,如无特殊的原因,请让孩子留在你的身边,更多地跟爸爸妈妈相处,早期的依恋,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会让他获得充分的安全感,拥有受益一生的情感滋养。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