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并不是个大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再等一等,只要孩子回到家后就能恢复调皮的本性,这就说明孩子没问题,最怕的就是孩子回到家里也变得沉默寡言,这才是需要担心的。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家的时候特别调皮,特别爱说,可是一到幼儿园就不说了,同一个问题,无论老师问多少遍,就是闭口不言,急得老师不行不行的。比如吃饭的时候,问她还吃不吃了,没有任何反应,班级教师就很头疼。可是过了一个学期,再到幼儿园的时候就大有进步了,同样是吃饭的问题,你问她是否还加餐时,她会回答“是”或者是“不吃了”。虽然回答的字数很少,但是起码她敢于沟通了。等上中班的时候,跟谁交流都很顺畅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样的孩子往往观察能力特别强,善于发现。小孩子刚开始不懂得如何在公共场合,在那么多的小朋友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所以他要再观察一段时间,按照他自己的需求,等他掌握了足够的信息,然后再按自己的节奏去做,一点一点调整。他在没有确保自己能够融入集体中的时候,他不会放开自己的心扉,不会向在家一样表现自己。
其实调皮爱捣蛋的孩子,到幼儿园表现的比较安静,要比表现的调皮好很多。这样的孩子首先老师会比较喜欢,容易得到表扬,内心很知足。安静,别人就不容易找他麻烦,小朋友也喜欢这样的孩子,不会去争抢玩具,也不会去打闹别人,太多调皮的话反而更容易惹来事情,比如故意抢夺别人玩具、小动作比较多。这种情况,家长们暂时不用干涉的太多,也不用去教育他在幼儿园该如何表现因为他有自己适应集体活动的思维,除非孩子自己主动来问妈妈怎么办,这时我们就要告诉孩子怎样跟别人沟通,如何相处。
其实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都很聪明的智商也很高。因为他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跟想法,他在考虑,我要怎样才能跟别人友好相处,我要怎样,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当他有了一套自己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后,他突然就会开朗起来,所以妈妈们,只需要认真的观察两个学期,一般两个学期以后,这种情况会大大的改善。
造成这种情况的,其实还有三个原因:亏得多、包的多、骂的多。在家里,很多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表现就会大声惊呼“宝贝表现的太棒了!我的好宝贝!”可是到幼儿园,谁能一天一直在夸你呢?孩子内心得不到满足,就会生闷气,就会少言。
包的多,就是家长包办的过于太多,“衣服不会穿,我来。”“饭吃不好,我来喂!”“哎哟,摔倒了,赶紧起来,我的宝贝疼不冷呀?”这就导致孩子长期以往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到幼儿园不可能一个老师专门来伺候咱家孩子的,其实是害了孩子了。
骂的多。被骂的孩子的,往往自信心很差,很自卑,从小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干什么都不对,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就会变得沉默寡言,你骂我,我就听,我小也不懂得反驳。